说文解字:馬 99AC
![]() |
異體: 𩡬𢒠𢒧𢒗 | |
部首:馬 | 注音:ㄇㄚˇ | |
拼音:mǎ | 卷別:十上 |
字形演变

鐵2.2(甲)

乙9092(甲)

甲1286(甲)

林1.23.20(甲)

戊寅作父丁方鼎(金)
商代晚期

彔伯戈冬簋蓋(金)
西周中期

大𤔲馬簠(金)
春秋早期

伯亞臣𦉢(金)
春秋

妾子𧊒壺(金)
戰國晚期

燕侯載器(金)
戰國

曾150(楚)

包2.30(楚)

包2.103(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馬部

睡虎地簡25.44(隸)
秦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
秦

老子甲52(隸)
西漢

古地圖(隸)
西漢

武威磨咀子漢墓毛筆(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熹.儀禮.既夕(隸)
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莫下切 頁碼:第 321 頁,第 1 字 續 丁 孫𩡬 異體: 馬
𢒠
𢒧 異體: 𢒗
白话版
马,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动物。马勇武无比。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边旁。,是古文写法的“马”。
,籒文的马与
同,有马鬃。
解说版
甲骨文之,以直式呈現,上像有眼的馬頭,中像身,下像尾,左像兩腳,右像鬃毛,屬象形。金文三例,第一例承自甲文之形,只是身子純用線條表現而已。第二例改變較多,然大抵不失有頭、身、四腳和鬃毛。第三例保持頭、眼、鬃毛,餘以兩橫畫示意,顯失其形。戰國文字二例,第一例和金文第二例近似;第二例和金文第三例一致。篆文
大抵承之金文第一例、戰國文字第一例,上像有眼的馬頭,左像四腳,中像身,下像尾,右像鬃毛。古文、籀文之馬,也都像馬形,只是鬃毛離了馬頭,稍失其形,然不影響其音、義。字經隸書,形變為
,楷書沿之,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除金文第三例、戰國文字第二例以外,餘僅繁簡不同,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莫下切 頁碼:第 1839 頁,第 1 字 許 第 804 頁,第 1 字
段注 以曡韵爲訓。亦門聞也,戶䕶也之例也。《釋名》曰:《大司馬》。馬,武也。大揔武事也。
段注 古,籒文皆以彡象髦。石建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字。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莫下切。古音在五部。
段注 《說文》各本籒文古文皆作𢒠。無別。據《玉篇》古文作𢒠,籒文作𢒗。是古文从[⿱
说文系传
莫者反 頁碼:第 771 頁,第 1 字 述
鍇注 臣鍇按:劉熈《釋名》:「馬,武也。」韋昭曰:「以其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