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登 767B

 異體: 𧰍𤼼
部首𣥠(癶) 注音ㄉㄥ
拼音dēnɡ 卷別二上

字形演变


掇1.38.5(甲)

燕664(甲)

前5.2.1(甲)

續4.34.2(甲)

登串父丁觶(金)
商代晚期

亞登簋(金)
西周早期

𤼷鼎(金)
西周早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姬鼎(金)
西周晚期

鄧孟壺蓋(金)
春秋早期

鄧公簋蓋(金)
春秋早期

十年陳侯午敦(金)
戰國中期

望1.9(楚)

包2.26(楚)

說文籀文

說文‧癶部

睡.日甲12(隸)

繹山碑(篆)

相馬經6上(隸)
西漢

馬王堆易10(隸)
西漢

孔宙碑(隸)
東漢

碩人鏡(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都滕切 頁碼:第 50 頁,第 4 字   

上車也。从𣥠、豆。象登車形。
𧰍 異體: 𤼼
籒文登从𠬞。
附注  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籀文省𧯭之肉,小篆併肉収省之。」徐鍇繫傳:「豆非俎豆字,象形耳……籀文登從収,臣鍇曰:兩手捧登車之物也。登車之物,王謂之『乘石』。」

白话版

,上车。字形采用“癶、豆”会义。像踏板车的样子。,这是籀文写法的“”字,字形采用“収”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或作「」,從?(),表示雙腳;從廾(),表示雙手;「」為登車之石鼓,或謂之「上馬石」。字像雙腳踏上馬石,雙手以助之。甲骨文又或作「」,也是雙腳踏上馬石,而無雙手輔助。金文字形上下仍從?、從廾,而其中的上馬石則作「」,與「豆」同形。戰國楚系文字或作「」,仍從?、從廾,而上馬石之形省作「」;楚系文字又作「」,無廾,而上馬石則作「」。秦系文字則作「」,從?、從豆,且?作「」,與「」形近,而為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說文》另收有籀文「」,從廾,則與甲骨文及金文之構形同意。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系文字及《說文》籀文等之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而戰國秦系文字、篆文及隸書、楷書等之字形,則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都滕切 頁碼:第 270 頁,第 5 字   第 120 頁,第 2 字

上車也。
段注  引伸之凡上陞曰登。
从癶豆。象登車形。
段注  都滕切。六部。
籒文登。从𠬞。
段注  按籒文省𢍪之肉。小篆併肉𠬞省之。

说文系传

 丹增反 頁碼:第 127 頁,第 2 字 

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鍇注  臣鍇曰:「登車亦刺癶,難也。豆非爼豆字,象形耳。」
籀文登。從𠬞。
鍇注  臣鍇曰:「兩手捧登車之物也,登車之物,王謂之『乘石』。」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