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帝 5E1D

 異體: 𢂇
部首 注音ㄉㄧˋ
拼音 卷別一上

字形演变


乙6666(甲)

甲1164(甲)

㝬簋(金)
西周晚期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信1.040(楚)

帛甲6.33(楚)

郭.緇.37(楚)

郭.六.4(楚)

說文古文

說文‧上部

元年詔版(篆)

縱橫家書33(隸)
西漢

古地圖(隸)
西漢

居延簡甲676(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武斑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都計切 頁碼:第 2 頁,第 3 字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𢂇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帝』字,吳大澂以為象花蒂之形;王國維以為『帝』即『蒂』,象花萼全形。葉玉森《殷墟書契前編集釋》、朱芳圃《殷商文字釋義》以為象束柴燎祭於上帝。」

白话版

,最高称谓。又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这是古文写法的“”。古文各个“丄”都采用“一”作字根,而篆文都采用 “二”作字根。

解说版

甲骨文的字形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像古代祭天時所架高的祭檯,為「禘」的本字,引申為祭天的「帝王」。一說像花蒂的形狀,上像花的子房,中像花萼,下像雄花蕊。蒂在花的末端,引申為物的末端部位,如「菸蒂」,假借作「帝王」,而加草頭作「花蒂」字。另有一說以為乃像兵器,引申為擁有武力的「帝王」。戰國文字像甲骨文、金文而稍有變化。篆文從「二(古文「上」)」,「朿(ㄘˋ cì)」聲。從「二」指地位最高;「朿」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已看不出「朿」聲的形體。楷書與隸書近似。

说文解字注

 都計切 頁碼:第 5 頁,第 2 字   第 2 頁,第 4 字

諦也。
段注  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从𠄞。朿聲。
段注  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
段注  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𠄞古上字者。明非𠄞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
䇂。
段注  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上。
段注  古文示作𥘅。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从一,小篆从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二。六書之假借也。

说文系传

 的例反 頁碼:第 7 頁,第 2 字 

諦也。王天下之號。從丄朿聲。
鍇注  臣鍇曰:「通論備矣。」
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二。二,古文上字。䇂言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丄。
鍇注  臣鍇曰:「萬物莫先於一,故古文上,皆爲一,非謂古文以一爲上字也。古上爲二字,亦指事也,似上字,但上畫微橫書之,則長下畫而短上畫。二,貳字,則上下兩畫齊等也。凡示字,天垂象;辰字,象房星。故皆從二。䇂,愆字也。愆者,上獲愆,故字從。上,幹字也。二,上字也。至於言童、龍、音、章等,皆從䇂之聲,所以云皆從上。詳而察之,皆出於䇂字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