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盾 76FE

 異體: 
部首 注音ㄉㄨㄣˋ,ㄕㄨㄣˇ
拼音dùn, shǔn 卷別四上

字形演变


甲3113(甲)

粹1288(甲)

林2.24.6(甲)

庫993(甲)

秉冊毌父乙簋(金)
商代晚期

秉毌父乙爵(金)
商代晚期

秉毌簋(金)
商代晚期

秉毌丁卣(金)
商代晚期

毌得觚(金)
商代晚期

聑秉毌鼎(金)
商代晚期

毌𠇦父乙方罍(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毌𠇦父乙爵(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小臣宅簋(金)
西周早期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五年師史簋(金)
西周晚期

說文‧盾部

睡虎地簡23.3(隸)

熹.春秋.文十四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食問切 頁碼:第 108 頁,第 6 字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凡盾之屬皆从盾。 字原
附注  孔廣居疑疑:「𠂆象盾之側是形,十象盾之握,即所謂𡐠也。盾之用,窺𢿪之至而禦之……目象盾之用,兼形與意而成文也。」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象盾。殷、西周早期金文與甲文象形字相同。師𬀈簋字以『目』代表人,右旁象盾側面形,《說文》小篆所承即為此形。󶈓簋从盾之初文,豚聲。」

白话版

牌。是用来挡护身体、蔽护头部的防护武器。字形像牌的形状。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或作「」、「」,像抵禦刀箭、護身蔽體的器具,據具體的實像造字。金文「」、「」構形與之同意。甲骨文又或作「」,像虎賁之士執盾形。以將士於戰場殺敵,強調勇猛威武,故以虎形代表勇士。金文又作「」,從「目」,代表人,右上之「」則像盾側面形。戰國文字仍舊從目,而將盾形改作「」,外像側視的盾面,內像握把,為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在六書中,甲骨文「」、「」及金文「」、「」,屬於象形,其餘字形屬於合體象形。

说文解字注

 食閏切 頁碼:第 542 頁,第 3 字   第 243 頁,第 4 字

瞂也。
段注  《經典》謂之干。《戈部》作𢧀。
所㠯扞身蔽目。
段注  用扞身,故謂之干。《毛傳》曰:干,扞也。用蔽目,故字从目。
从目。
段注  各本少二字。今依玄應補。
象形。
段注  鍇曰:𣂑象盾形。【按】今鍇本或妄增𠂆聲二字。食閏切。十三部。《廣韵》食尹切。
凡盾之屬皆从盾。

说文系传

 樹忍反 頁碼:第 263 頁,第 4 字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𠂆聲。凡盾之屬,皆從盾。
鍇注  臣鍇曰:「□,象盾形。」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