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願 9858

 異體: 
部首𩑋(頁) 注音ㄩㄢˋ
拼音yuàn 卷別九上

字形演变


說文‧頁部

定縣竹簡93(隸)
西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魚怨切 頁碼:第 292 頁,第 31 字   

大頭也。从𩑋厡聲。

解说版

段注本《說文‧頁部》:「願,大頭也。从頁、聲。」又《說文‧頁部》:「,顛頂也。从頁、聲。」皆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二字同音而異義,「願」字本義為大頭,「」字本義為頭頂,二字本義,今皆罕用。今表示「期望」的「願」字,始見《說文》篆文及《定縣漢墓竹簡》。戰國簡帛文字都寫作「」,聲符「」構形多變,漢代《馬王堆帛書》更直接省寫作「」。這類異體沿用到魏晉南北朝的墓誌碑刻,唐代構形漸作「願」、「愿」。「願」字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從原,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魚怨切 頁碼:第 1669 頁,第 1 字   第 732 頁,第 4 字

大頭也。
段注  本義如此。故从頁。今則本義廢矣。《邶風》:願言思子。中心養養。傳曰:願,每也。此每如《春秋》外傳懷私爲每懷賈誼賦品庶每生之每。【按】《毛詩》願字首見於《終風》願言則疐,而無傳。則毛意謂與今人語同耳。《釋詁》曰:願,思也。《方言》曰:願,欲思也。《邶風・鄭箋》曰:願,念也。皆與今語合。《丂部》曰:寧,願䛐也。用部曰:甯,所願也。《心部》曰:憖,肎也。凡言願者,葢寧甯憖三字語聲之轉。自詩所用巳如是。而二子乘舟語意尤深。故傳別言之。實非異也。
从𩑋。厡聲。
段注  魚怨切。十四部。

说文系传

 魚怨反 頁碼:第 712 頁,第 4 字 

大頭也。從頁原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