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爵 7235
![]() |
異體: 𩰦𩰥𩰨𣡫爵𠕢𠙘 | |
部首:鬯 | 注音:ㄐㄩㄝˊ | |
拼音:jué | 卷別:五下 |
字形演变

乙4508(甲)

後2.7.7(甲)

前5.5.2(甲)

爵寶彝爵(金)
西周早期

爵父癸卣蓋(金)
西周早期

爵且丙尊(金)
西周早期

史獸鼎(金)
西周早期

縣妀簋(金)
西周中期

伯公父勺(金)
西周晚期

上(1).䊷.15(楚)

說文古文

說文‧鬯部

睡虎地簡18.154(隸)
秦

睡虎地簡30.38(隸)
秦

老子甲後262(隸)
西漢

成山宮渠斗(隸)
西漢

一號墓竹簡87(隸)
西漢

新繁漢二十四字磚(篆)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禮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卽略切 頁碼:第 163 頁,第 2 字 續 丁 孫𩰦 異體: 𩰥𩰨𣡫爵爵
𠕢 異體: 𠙘
附注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契文爵字即象傳世酒器爵斝之爵,兩柱。側視之,但見一柱,故字祗象一柱、有流、腹空、三尺、有耳之形。」
白话版
爵:行礼用的酒器。字形像鸟雀形,爵中有鬯酒,字形中的“又”表示用手持握。爵是用来饮酒的器皿。爵像雀形的原因,是依据了爵 的注酒声像鸟鸣声“节节足足”。,这是古文写法的“爵”字,字形像雀形酒器。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都像酒器的樣子。上像柱,中像器容,下像器足,其旁或有鋬者,據具體實像造字。金文亦作或有鋬或無的實像,其作「」者,上為器柱,下形似鬯,已有所繁化了,然構字之意並無不同。甲骨文、金文的鋬形(
)與「
」(又)形近。戰國楚系文字改作「
」,從斗、少聲。「斗」為量器,與酒器類近可通;「少」為不多,爵中裝酒,其量不多,故為表義之聲符。戰國秦系文字則據金文「
」而變形為「
」,上像器柱、器容,下有鬯酒,手持之。「寸」(手)當是甲、金文的鋬形之訛變,而為篆文字形之所本。隸書及楷書字形又據篆文而改易形體,柱形與鬯酒之義則隱而難識。《說文》所收之古文,上像柱、中像器容、下為器足,形體已有訛變。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及《說文》古文等字皆屬於象形,戰國楚系文字屬於形聲兼會意,其餘諸字則屬於會意附加實像。
说文解字注
卽略切 頁碼:第 868 頁,第 1 字 許 第 385 頁,第 2 字
段注 古說今說皆云爵一升。《韓詩》說。爵觚觶角散緫名曰爵。其實曰觴。
段注 各本作象爵之形四字。今正。古文全象爵形。卽象雀形也。小篆改古文𡞞之。首象其正形。下象其側形也。
段注 又,手也。《祭統》:尸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尸執足。柄者,尾也。
段注 各本雀作爵。今正。
段注 節節足足,雀音如是。《廣雅》曰:鳳皇雄鳴卽卽。雌鳴足足。《宋書・符瑞志》因之。皮傅之說耳。卽略切。二部。爵引伸爲爵秩字。假借爲雀字。《韓詩》說曰:爵,盡也。足也。《白虎通》說爵祿曰:爵者,盡也。所以盡人材。古爵音同焦。釂潐字皆取盡意。
段注 依《古文四聲韵》。
段注 首尾喙翼足具見。爵形卽雀形也。程氏瑤田《通藝錄》曰:前有流,喙也。腦與項也。胡也。後有柄,尾也。容酒之量。其口左右侈出者,翅也。近前二柱,聳翅將飛皃也。其量,腹也。腹下卓爾鼎立者,其足也。古爵之存於今者驗之。㒳柱拄眉而酒盡。古經立之容不能昂其首也。不昂首而實盡。取節於㒳柱之拄眉。《梓人》所謂鄉衡者如是。
说文系传
卽約反 頁碼:第 387 頁,第 4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象爵頭,其盛酒處,𠂆其尾柄也。」
鍇注 臣鍇曰:「爵正居形,冊,其後尾;冂,其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