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須 9808

 異體: 
部首 注音ㄒㄩ
拼音 卷別九上

字形演变


乙2601反(甲)

昜叔盨(金)
西周晚期

須矛山生鼎蓋(金)
戰國

包2.88(楚)

曾10(楚)

說文‧須部

睡虎地簡18.159(隸)

老子乙前20上(隸)
西漢

縱橫家書132(隸)
西漢

武威簡.燕禮46(隸)
西漢

武威醫簡68(隸)
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相俞切 頁碼:第 296 頁,第 2 字   

面毛也。从𩑋从彡。凡須之屬皆从須。 字原
鉉注  臣鉉等曰: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是。附注  朱駿聲《通訓定聲》:「《禮記・禮運》疏引《說文》:『須,謂頤下之毛。』象形。【按】頤下曰須,口上曰髭,頰旁曰𩓾。俗字作鬚。」

白话版

,长在脸上的毛。字形采用“页、彡”会义。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須」是「鬚」的本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漢隸都是由頁、彡構成,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從頁,表示與人的頭部顏面相關;從彡,像鬍子之形。段注本《說文‧頁部》:「須,頤下毛也。从頁、彡。」本義是人臉頰上的鬍子。篆文構形已分離為從頁、彡。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後來「須」假借為務必、必須、等待等意義,轉注為從「髟」從「須」聲的「鬚」字,以保留「須」的本義。「鬚」從髟(ㄅㄧㄠ)、須聲,須兼表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教育部將「須」、「鬚」分化為各自獨立的正字。規範字仍用本字「須」,並據偏旁類化,寫成「须」。

说文解字注

 相俞切 頁碼:第 1693 頁,第 1 字   第 742 頁,第 2 字

頤下毛也。
段注  各本譌作面毛也三字。今正。《禮記・禮運・正義》曰:案《說文》云耐者,鬚也。鬚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今本而篆下云頰毛也。須篆下云面毛也。語皆不通。毛篆下云眉髮之屬。故眉解目上毛。須解頤下毛。須在頰者謂之䫇,不謂之而。釋須爲面毛則尢無理。須在頤下。頾在口上。䫇在頰。其名分別有定。《釋名》亦曰:口上曰髭。口下曰承漿。頤下曰鬚。在頰耳旁曰髥。與許說合。易賁六二。賁其須。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二在頤下,須之象也。引伸爲凡下垂之偁。凡《上林賦》之鶡蘇,《吳都賦》之流蘇,今俗云蘇頭皆卽須字也。俗假須爲需。別製䰅鬚字。
从𩑋彡。
段注  彡者,毛飾畫之文。須與頾每成三綹。形似之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讀如𢯱。《釋名》曰:鬚,秀也。
凡須之屬皆从須。

说文系传

 四于反 頁碼:第 719 頁,第 3 字 

面毛也。從頁、彡。凡須之屬,皆從須。
鍇注  臣鍇曰:「會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