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弋 5F0B

 異體: 𢍺
部首𠂆 注音ㄧˋ
拼音 卷別十二下

字形演变


乙807(甲)

河582(甲)

後2.25.8(甲)

前7.31.4(甲)

陳31(甲)

農卣(金)
西周中期

戈冬方鼎(金)
西周中期

𤼈鐘(金)
西周中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郭.魯.4(楚)

郭.緇.13(楚)

說文‧𠂆部

睡.日甲40(隸)

居延簡甲1667A(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與職切 頁碼:第 420 頁,第 1 字    異體: 𢍺

橜也。象析木衺銳箸形。从𠂆,象物挂之也。
附注  段玉裁改「著」為「者」,並注云:「者,各本作著,不可通,今正。古箸與者無二字,箸即者字。折木之衺銳者為橜,故上體象其衺銳。」「俗用杙為弋,顧用弋為隿射字,其誤久矣。杙者,劉劉杙也,不為橜弋字。弋,象形,故不从木也。」「凡用橜者爲有所表識,所謂楬櫫也。故有物挂之。又若舟之戕𢎄亦是,所以系舟也。故用𪱛爲合體之象形。」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字象橛形。今呼木樁。上象槎枒,丿所以固之。椓於地上,或以繫牲,或以縣物,用途甚廣。」附注  《說文新證》:「象下端尖尖的木棒。大的可以插在地上,或用以測日影;小的用來挖東西。」

解说版

甲骨文的,像插地的木樁。金文三例,較甲文字形為繁。戰國文字之弋,形似戈形,每和戈相混。清人孔廣居以弋形本作,一豎像弋的斜幹,上像弋首的小枝,下像繫物的繩子(《說文疑疑》,P.110)。據此,篆文雖有所訛變,然尚可析分其形,即像木樁的幹和小枝,像繩索,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經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作弋,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说文解字注

 與職切 頁碼:第 2508 頁,第 1 字   第 1091 頁,第 3 字

橜也。
段注  《木部》橜下曰:弋也。二篆爲轉注。《爾雅》曰:橜謂之杙。【按】俗用杙爲弋。顧用弋爲隿射字。其誤久矣。杙者,劉劉杙也。不爲橜弋字。弋象形。故不从木也。
象折木衺銳者形。
段注  者各本作著。不可通。今正。古箸與者無二字。箸卽者字。折木之衺銳者爲橜。故上體象其衺銳。
𠂆象物挂之也。
段注  凡用橜者爲有所表識。所謂楬櫫也。故有物挂之。又若舟之𢍿𢎄亦是。所以系舟也。故用𠂆爲合體之象形。與職切。一部。

说文系传

 以卽反 頁碼:第 984 頁,第 1 字 

檿也。象折木銳衺著形。𠂆象物掛之也。
鍇注  臣鍇按:《爾雅》:「橜謂之杙。」弋,杙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