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捊 634A

 異體: 抱抱
部首 注音ㄆㄡˊ
拼音póu 卷別十二上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45背(隸)

老子乙前173下(隸)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夏承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步侯切、薄報切 頁碼:第 402 頁,第 36 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
抱 異體: 
捊或从包。
鉉注  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褱袌字,非是。附注  段玉裁注:「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為『褱袌』字,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说文解字注

 步侯切 頁碼:第 2398 頁,第 2 字   第 1042 頁,第 4 字

引埾也。
段注  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
从手。孚聲。
段注  步侯切。三部。
詩曰:原隰捊矣。
段注  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捊或从包。
段注  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说文系传

 歩侯反 頁碼:第 946 頁,第 14 字 

引取也。從手孚聲。《詩》曰:「原隰捊矣。」
捊或從包。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