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巷 5DF7

 異體: 𨞠𨞔𨜕䢽
部首𨛜 注音ㄒㄧㄤˋ
拼音xiànɡ 卷別六下

字形演变


八年相邦鈹(金)
戰國晚期

曾167(楚)

包2.142(楚)

上(1).䊷.1(楚)

包2.144(楚)

郭.緇.13(楚)

說文‧𨛜部

說文篆文

睡虎地簡49.28(隸)

天文雜占2.3(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胡絳切 頁碼:第 213 頁,第 2 字   𨞠 異體: 𨞔𨜕

里中道。从𨛜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異體: 
篆文从𨛜省。
附注  段玉裁注:「䢽為小篆,則知𨞠為古文籀文也。䢽,今作巷。」朱駿聲《通訓定聲》:「篆文从邑,今字作巷,省。」雷浚外編:「巷,《說文》作䢽,在《𨛜部》,為𨜕之重文。𨜕即衖字,古衖、巷不分。」《正字通・邑部》:「䢽,里中道也。隸作𨜕、巷,通作衖。」附注  《說文新證》:「巷字字形可分兩類:一類从行(或辵),󶍱聲(󶍱从巾或市、共省聲,為𢂔字之省);秦文字下加廾,似可視為『共』形的離析,即廿形在上,廾形在下,中間插入『巾』形,或省『巾』形。這類寫法,漢以後就漸漸消失了。另一類从邑,共(𢂔)聲;秦漢文字『邑』形訛為『卩』形,後世楷字所承,即為此形。」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時期巷字來源有兩種:其一,從行、聲(從巿、共聲。或省為從巿、共省聲作「」)。從行,表示人們往來通行的巷道,《說文》形變為從?,表示城邑中人們共用的巷道;其二,從邑、聲(字或省略為從邑省、省聲),表示城邑中人們共用的巷道,《說文》篆文承此字形而來(以上參考季旭昇《說文新證》說法)。隸書、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胡絳切 頁碼:第 1202 頁,第 1 字   第 528 頁,第 1 字

里中道也。
段注  不言邑中道,言里中道者。言邑不該里。言里可該邑也。析言之國大邑小,邑大里少。渾言之則國邑通偁,邑里通偁。載師注曰:今人云邑居里。此邑里通偁也。《高祖》紀云:沛豐邑中陽里人。此邑里析言也。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然則鄉可偁邑矣。《周禮》:五家爲鄰。五鄰爲里。此周制也。《齊語》:五家爲軌。十軌爲里。此齊制也。《百官志》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此漢制也。里中之道曰巷。古文作。𨞠雅作衖。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宫中衖謂之壷是也。十七史言弄者,皆卽巷字。語言之異也。今江蘇俗尚云弄。
从𨛜共。
段注  會意。
言在邑中所共。
段注  說會意之恉。道在邑之中。人所共由。胡絳切。共亦聲也。九部。
篆文从邑省。
段注  䢽爲小篆。則知𨞠爲古文籒文也。先古籒後篆者。亦丄部之例。䢽今作巷。

说文系传

 恨絳反 頁碼:第 528 頁,第 1 字 

邑中道。從𨛜、共。言在邑中所共。
篆文𨞠從𨛜省。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