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夕 5915

 異體: 
部首 注音ㄒㄧ
拼音 卷別七上

字形演变


甲616(甲)

甲1127(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秦99.1(楚)

說文‧夕部

睡虎地簡13.55(隸)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

老子甲14(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4(隸)
西漢

婁壽碑(隸)
東漢

熹.易.乾文言(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祥易切 頁碼:第 222 頁,第 11 字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 字原
附注  孫海波《甲骨文錄考釋》:「卜辭月夕同文,惟以文義別之,蓋月夕二字之誼同取於月初見,故易混也。」

白话版

,太阳下山。字形依据“月”字变形,像月亮半隐半现。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月、夕二字同形,須藉文義判讀之。及至後也,表月亮之意,示傍晚之義,漸次分明。因此,月於六書屬象形,夕亦屬象形。或以文義區別,以月屬象形,夕屬省體象形,似非適宜。金文之,承自甲文,顯而易見。繼由戰國文字一直到楷書之夕,其形也都大同小異,當可明其承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祥易切 頁碼:第 1258 頁,第 1 字   第 552 頁,第 1 字

𦱤也。
段注  𦱤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𦱤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
从月半見。
段注  祥易切。古音在五部。
凡夕之屬皆从夕。

说文系传

 辭易反 頁碼:第 549 頁,第 3 字 

暮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
鍇注  臣鍇曰:「月字之半也。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為夕。」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