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在 5728

 異體: 扗𡉈
部首 注音ㄗㄞˋ
拼音zài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甲214(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作冊䰧卣(金)
西周早期

啟作且丁尊(金)
西周早期

杕氏壺(金)
春秋晚期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20.187(隸)

老子甲135(隸)
西漢

縱橫家書9(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昨代切 頁碼:第 454 頁,第 4 字    異體: 𡉈在

存也。从土才聲。

白话版

,存于某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作「」,橫畫表示地面,上出的筆畫表示草木之嫩芽,下出為根。借「才」為「在」。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西周早期金文仍作此形,但中間填實,並右加「土」為形符,開始出現從土、才聲的「在」字,「才」、「在」兩類構形並存。篆文繼承金文,從土、才聲。戰國秦文字把所從的「才」字,寫成兩筆,類似「?」的寫法,漢代簡帛文字中,還可看到,如馬王堆漢墓〈戰國縱橫家書〉作「」、銀雀山〈孫子兵法〉作「」,後來逐漸不用,僅保留寫成三筆的「在」,如〈華山廟碑〉作「」、〈熹平石經‧易‧乾文言〉作「」。楷書承隸書而來。《說文‧土部》:「存,在也。从土、才聲。」從土,表示與地面相關;從才,表示音讀,兼表初生之義,本義為存在。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昨代切 頁碼:第 2746 頁,第 3 字   第 1193 頁,第 7 字

存也。
段注  存,恤問也。《釋詁》:徂,在,存也。在,存,察也。【按】虞《夏書》在訓察。謂在與伺音同。卽存問之義也。在之義古訓爲存問。今義但訓爲存兦之存。
从土。才聲。
段注  昨代切。一部。

说文系传

 前來反 頁碼:第 1047 頁,第 3 字 

存也。從土才聲。此與坐同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