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函 51FD

 異體: 圅肣𦛜𦝵
部首𢎘 注音ㄏㄢˊ
拼音hán 卷別七上

字形演变


後2.22.5(甲)

前2.32.2(甲)

林2.19.14(甲)

圅皇父鼎(金)
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上(2).容.5(楚)

望1.125(楚)

說文‧𢎘部

說文或體

流沙簡.屯戍15.1(隸)
西漢

漢劉驕墓木札(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居延簡甲1208(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孫臏296(隸)
西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胡男切 頁碼:第 224 頁,第 4 字    異體: 

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从𢎘,𢎘亦聲。
 異體: 𦛜𦝵
俗圅从𠕎、今。
附注  【按】王國維以為像「盛矢之器」。隸作函。

解说版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收納箭矢於箭袋之中。篆文形體訛變,而誤以形體下半像舌頭之形。隸書、楷書又進一步訛變,已無法看出函字的原貌。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说文解字注

 胡男切 頁碼:第 1263 頁,第 3 字   第 554 頁,第 3 字

舌也。
段注  舌在口。所以言別味也。圅之言含也。含於口中也。【按】《大雅・毛傳》曰:臄者,圅也。《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毛,服之圅皆卽《說文》之𩔞字。𩔞,頤也。故服云口下。毛則渾言之。口上口下不分耳。陸氏音義引許圅舌也之云以釋毛。去之遠矣。許圅與𩔞各字各義。毛,服用圅爲𩔞。圅借爲含。如席閒圅丈,圅人爲甲是也。《周頌》:實圅斯活。傳曰:圅,含也。謂叚借也。
舌體㔾㔾。从㔾。
段注  舌有莖而如荂蕾。故从㔾。
象形。
段注  二字各本誤在舌體上。今正。謂[⿴囗𢆉]象舌輪郭及文理也。小徐云:《說文》篆如此。李陽冰非之。謂當作函。【按】如李說。易與臽混。今《廣韵》圅函別爲二字。則更非矣。
㔾亦聲。
段注  胡男切。七部。
俗圅。从肉今。
段注  《大雅・音義》引《說文》云:圅,舌也。又云:口裏肉也。【按】口裏肉也四字當在此下。釋从肉之意也。从今者,今聲也。     頁碼:第 1338 頁,第  字   第 585 頁,第  字
段注  此篇釋圅字與《三篇》上釋𧮫字乖異,此云圅訓舌,彼以此舌也爲𧮫也之譌,今案彼處說是。圅者,口次肉,以[⿴囗𢆉]象其形,下言舌體㔾㔾,含於𧮫中,故其字从㔾也。象形二字在舌體㔾㔾之上,不誤。圅,𧮫也。正與《毛傳》:臄,圅也。適合,非毛之圅卽𩔞也。𩔞自𦣞言,圅自口次肉言。陸氏引《說文》圅,𧮫也,口次肉也,而𧮫譌舌,乃妄增又云字。《服虔》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者,析言之,毛、許渾言之。

说文系传

 胡甘反 頁碼:第 552 頁,第 4 字 

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𢎘亦聲。
鍇注  臣鍇曰:「涵菡從此。【按】李陽氷云:許氏作圅,非也。當依篆作函。臣詳許愼說所及其字形,亦與陽冰所說同。但傳寫浸訛,以下函字兩齒相連,與中竪畫相合,自然其中成(⿴囗𢆉),今正書之,則與此同。但是輔頰之象,非正牙齒之字也。舌體𢎘𢎘,謂舌之出口如華之岀柎籜也。」
俗從肉、今。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