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需 9700

 異體: 
部首 注音ㄒㄩ
拼音 卷別十一下

字形演变


孟簋(金)
西周早期

伯公父簠(金)
西周晚期

上(2).容.2(楚)

說文‧雨部

孔彪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相俞切 頁碼:第 385 頁,第 19 字   

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
鉉注  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从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無有从天者。附注  《說文新證》:「金文从雨、从天。天,顛也,會人遇雨止立等待之意。」

白话版

,等待。遇雨无法前进,停下等待。字形采用“雨”作边旁,采用“而”作声旁。《易经》上说:“云上升到天顶,就是‘’。”

解说版

金文作,像人在雨下,從雨、從天;天,像正面立人形,並突顯頭部。《說文‧雨部》:「需,也。遇雨不進,止也。从雨、而。」,等待。需,指遇雨無法前進,止立等待雨停。戰國楚簡立人形已作「而」形。「天」、「而」戰國文字多見淆混。《說文》篆文作「」,將「天」訛變作「而」,隸書〈孔彪碑〉作「」,逕從「而」。從雨,表示外出遇雨;從而,表示等待雨停之人,表示人外出遇雨,等待雨停之意,本義為等待。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相俞切 頁碼:第 2296 頁,第 2 字   第 999 頁,第 2 字

䇓也。
段注  䇓者,待也。以㬪韵爲訓。《易・彖傳》曰:需,須也。須卽䇓之叚借也。《左傳》曰:需,事之賊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義也。凡相待而成曰需。
遇雨不進止䇓也。从雨而。
段注  遇雨不進,說从雨之意。而者,䇓之意。此字爲會意。各本作而聲者,非也。《公羊傳》曰:而者何。難也。《穀梁傳》曰:而,緩辭也。而爲遲緩之辭,故从而。而訓須。須通䇓。从而猶从䇓也。《春秋經》:已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从雨而之證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
易曰:雲上于天需。
段注  《易・需卦・象傳》文。此偁易以證从雨之意。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雲上于天,需時而降雨。

说文系传

 四于反 頁碼:第 915 頁,第 5 字 

𩓣也,遇雨不進而止𩓣也。從雨而聲。《易》曰:「雲上于天需。」
鍇注  臣鍇按:《春秋左傳》:「需事之下也,然則需遅疑。」𩓣,待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