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邦 90A6

 異體: 𨚦邫𨚚𤰫峀
部首邑(⻏) 注音ㄅㄤ
拼音bānɡ 卷別六下

字形演变


前4.17.3(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班簋(金)
西周早期

師㝨簋(金)
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國差𦉜(金)
春秋

包2.7(楚)

包2.228(楚)

郭.緇.2(楚)

郭.成.30(楚)

上(1).孔.4(楚)

上(2).民.14(楚)

帛丙7.3(楚)

說文古文

說文‧邑部

睡虎地簡15.101(隸)

繹山碑(篆)

老子甲41(隸)
西漢

孫臏66(隸)
西漢

春秋事語32(隸)
西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晉孫夫人碑(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博江切 頁碼:第 206 頁,第 11 字   𨚦 異體: 邫𨚚邦

國也。从邑𡴀聲。
𤰫 異體: 
古文。

白话版

,诸侯封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丰”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字。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丰從田,像植樹於田上,以會地界之意。《說文》古文承此字形而來。金文字形從邑、聲(為封字初文,本義也是植樹於土上以為地界)。從邑,表示封國之意。戰國文字字形從邑、丰聲,字從土已轉為橫線,而看不出從土構形。從篆文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博江切 頁碼:第 1129 頁,第 3 字   第 498 頁,第 5 字

國也。
段注  《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析言之也。許云:邦,國也。國,邦也。統言之也。《周禮》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國。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析言則國野對偁。《周禮》體國經野是也。古者城𩫏所在曰國,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云:邦康叔。邦諸矦。《論語》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禮》故書。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謂土畍。杜子春改邦爲域。非也。
从邑。丰聲。
段注  博江切。九部。
古文。
段注  從㞢田。之適也。所謂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從之土。

说文系传

 北江反 頁碼:第 508 頁,第 2 字 

國也。從邑丰聲。
鍇注  臣鍇曰:「古謂封諸侯為邦,故《尚書》曰:『乃命諸王而邦之蔡。』漢諱邦,故兩漢無稱。張華《博物志》曰:『東夷有國,謂國為邦,行酒為行,觴秦之遺也。』」
古文邦。
鍇注  臣鍇按:《春秋傳》曰:「分之土田陪敦,命之伯禽,封於少昊之虛。」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