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逆 9006

 異體: 
部首 注音ㄋㄧˋ
拼音 卷別二下

字形演变


甲8963(甲)

掇1.212(甲)

佚481(甲)

仲爯簋(金)
西周早期

九年衛鼎(金)
西周中期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包2.71(楚)

說文‧辵部

睡虎地簡30.38(隸)

繹山碑(篆)

老子甲後386(隸)
西漢

縱橫家書271(隸)
西漢

孫臏106(隸)
西漢

武威醫簡80甲(隸)
東漢

熹.儀禮.鄉射(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宜戟切 頁碼:第 52 頁,第 42 字   

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附注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象(倒)人自外入,而辵以迎之,或省彳,或省止。」

白话版

,相向迎接。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屰”作声旁。同一动作,在关东叫“”,在关西叫“迎”。

解说版

甲骨文從辵(或從止、或從彳)、屰聲;金文從辵(或從彳)、屰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從辵、屰聲。字從「辵」、「彳」、「止」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屰」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屰」字本義為「不順也」,此義與「逆」之「不順、抗拒」等義相近,故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宜戟切 頁碼:第 283 頁,第 7 字   第 126 頁,第 17 字

迎也。
段注  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爲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
从辵。屰聲。
段注  宜戟切。古音在五部。
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段注  《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说文系传

 言碧反 頁碼:第 133 頁,第 11 字 

迎也。從辵屰聲。関東曰逆,関西曰迎。
鍇注  臣鍇曰:「《春秋左傳》:『莒慶來逆叔姬。』」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