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車 8ECA

 異體: 𨏖
部首 注音ㄔㄜ
拼音chē 卷別十四上

字形演变


珠290(甲)

明藏641(甲)

菁3.1(甲)

簠游122(甲)

存743(甲)

買車卣(金)
商代晚期

小臣宅簋(金)
西周早期

師同鼎(金)
西周晚期

鄂君啟車節(金)
戰國中期

包2.267(楚)

說文籀文

說文‧車部

睡.秦73(隸)

縱橫家書72(隸)
西漢

孫子78(隸)
西漢

定縣竹簡50(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熹.詩.崧高(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尺遮切 頁碼:第 473 頁,第 21 字   

輿輪之緫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凡車之屬皆从車。 字原
𨏖
籒文車。
附注  段玉裁注:「謂象兩輪、一軸、一輿之形。此篆橫視之乃得。」「(籀文)从戈者,車所建之兵莫先於戈也。从重車者,象兵車連綴也,重車則重戈矣。」一說從雙戈是從衡、軶、軏而訛。孫詒讓《籀文車字說》:「諦審其形,(左)象兩輪,旁兩畫,象轂耑之鍵,而軸貫之,其中畫特長,夾於兩輪與軸午交者輈也。輈曲為梁形,前出而連於衡,故(有右形)。長畫與輈午交者衡也。兩旁短畫下岐如半月者,軏與軶也。」

白话版

,是古代对舆、轮的总称,即对名词的“箱”、动词的“转动”都叫“”。据说是夏后时代叫奚仲的人创造的。字形像的 形状。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之,像有車蓋、車軸、車輪,以及防止車輪脫出的車轊。第二例少了車蓋,多了車輿,藉以載人或載物。第三例既少車蓋,復少車輿,仍保持車子的特徵。金文第一例,綜合甲文一、二例而成。第二例以直形示意,第三例只以一個車輪、一個車軸、兩個車轊以表形,且改以直式呈現,仍能表示車子的意思,是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之所本。以上諸形,僅繁簡不同,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籀文以複體表現,本是籀文的特色,車上插了「戈」,應屬兵車。至於它的構形,應是「从二車、二戈,車亦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尺遮切 頁碼:第 2877 頁,第 2 字   第 1250 頁,第 3 字

輿輪之緫名也。
段注  車之事多矣。獨言輿輪者。以轂輻牙皆統於輪。軾䡈軫軹轛皆統於輿。輈與軸則所以行此輿輪者也。故《倉頡》之制字,但象其一輿㒳輪一軸。許君之說字,謂之輿輪之緫名。言輪而軸見矣。渾言之則輿輪之緫名。析言之則惟輿偁車。以人所居也。故《攷工記》曰輿人爲車。
夏后時奚仲所造。
段注  《左傳》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爲夏車正。杜云:奚仲爲夏禹掌車服大夫。然則非奚仲始造車也。《明堂位》曰:鉤車,夏后氏之路也。《毛詩》元戎傳曰:元,大也。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箋云:鉤者,鉤股曲直有正也。俗本譌甚。今依《釋名》及音義改正。葢奚仲時車制始僃。合乎句股曲直之法。古史攷云: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加馬。強爲之說耳。
象形。
段注  謂象㒳輪一軸一輿之形。此篆橫視之乃得。古音居。在五部。今尺遮切。《釋名》曰:古者曰車。聲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車。車,舍也。行者所處若屋舍也。韋昭辯《釋名》曰:古惟尺遮切。自漢以來始有居音。【按】三國時尙有歌無麻。遮字衹在魚歌韵內。非如今音也。古音讀如袪。以言車之運行。不讀如居。但言人所居止。《老子》:當其無有車之用。音義去於反。此車古音也。然《考工記》輿人爲車。是自古有居音。韋說未愜也。
凡車之屬皆从車。
籒文車。
段注  从戈者,車所建之兵。莫先於戈也。从重車者,象兵車䏈綴也。重車則重戈矣。

说文系传

 稱㭨反 頁碼:第 1087 頁,第 1 字 

輿輪之總名也。夏后時奚仲所作。象形。凡車之屬,皆從車。
鍇注  臣鍇按:《周禮》曰:「一器而工聚者,惟車為多。」《山海經》:「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注云:「父子共作也。」
籀文車。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