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變 8B8A

 異體: 𣀵
部首攴(攵) 注音ㄅㄧㄢˋ
拼音biàn 卷別三下

字形演变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說文‧攴部

睡虎地簡8.5(隸)

孫臏22(隸)
西漢

酈偏鼎(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楊震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祕戀切 頁碼:第 97 頁,第 26 字   𣀵 異體: 

更也。从攴䜌聲。

白话版

,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

解说版

金文從音、弁聲,隸定當作「」。戰國文字從又、䜌聲;篆文從攴、䜌聲。隸書同戰國文字,楷書同篆文。金文「」從「音」為義符,表示與音樂有關,從「弁」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弁」字本義為「冕也」,與「」義無關。不過,如果把「弁」看成「變」的造字假借,那麼「」從「弁/變」就有兼義的功能了。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變」字從「攴」或「又」為義符,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從「䜌」為聲符,可能有兼義功能,依《說文》,「䜌」字本義為「亂也」,此義與「變」有關,事物要變,多半是因為原來太亂;或者事物本來好好的,但是變了就容易亂,因此「變」從「䜌」聲,可能有兼義功能。「」或「變」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祕戀切 頁碼:第 493 頁,第 2 字   第 221 頁,第 1 字

更也。从攴。䜌聲。
段注  祕戀切。十四部。

说文系传

 秘䜌反 頁碼:第 241 頁,第 4 字 

更也。從攴䜌聲。
鍇注  臣鍇曰:「攴有為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