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聖 8056

 異體: 
部首 注音ㄕㄥˋ
拼音shènɡ 卷別十二上

字形演变


乙5161(甲)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師望鼎(金)
西周中期

丼人𡚬鐘(金)
西周晚期

匽伯聖匜(金)
西周晚期

叔之仲子平鐘(金)
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包2.84(楚)

郭.唐.4(楚)

郭.唐.6(楚)

說文‧耳部

睡虎地簡8.1(隸)

老子甲66(隸)
西漢

滿城漢墓宮中行樂錢(隸)
西漢

老子乙前4下(隸)
西漢

熹.易.說卦(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鮮于璜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式正切 頁碼:第 399 頁,第 4 字   

通也。从耳呈聲。
蔣注  武則天新造字:𨲢(𨲚𨲉)。附注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甲骨文)象人上着大耳,从口,會意。聖之初誼為聽覺官能之敏銳,故引申訓『通』;賢聖之義,又其引申也……許君以形聲說之,非是。聽、聲、聖三字同源,其始當本一字。」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像人上著大耳、從口。像人上著大耳,強調耳朵聽覺的敏銳;從口,本義是嘴巴,此指聲音的來源(參考李孝定說法)。金文形聲化為從耳口、?聲。戰國文字進一步將口、?結合為呈字,形變為從耳、呈聲。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式正切 頁碼:第 2365 頁,第 1 字   第 1028 頁,第 1 字

通也。
段注  《邶風》:母氏聖善。傳云:聖,叡也。《小雅》:或聖或不。傳云:人有通聖者。有不能者。《周禮》:六德敎萬民。智仁聖義忠和。注云:聖通而先識。《洪範》曰:睿作聖。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
从耳。
段注  聖从耳者,謂其耳順。《風俗通》曰:聖者,聲也。言聞聲知情。【按】聲聖字古相叚借。
呈聲。
段注  式正切。十一部。

说文系传

 詩令反 頁碼:第 939 頁,第 7 字 

通也。從耳呈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