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紡 7D21

 異體: 
部首糸(糹) 注音ㄈㄤˇ
拼音fǎnɡ 卷別十三上

字形演变


包簽(楚)

說文‧糸部

睡.日甲112(隸)

楷書

说文解字

 妃兩切 頁碼:第 432 頁,第 21 字   

網絲也。从糸方聲。
附注  段玉裁改為「紡,紡絲也」。注:「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為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

白话版

,将麻绺扯成丝线。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從「糸」,右從「方」。篆文從糸、方聲。從「糸」,指絲縷;「方」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妃兩切 頁碼:第 2579 頁,第 3 字   第 1122 頁,第 6 字

紡絲也。
段注  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爲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
从糸。方聲。
段注  妃㒳切。十部。

说文系传

 妃兩切 頁碼:第 1007 頁,第 10 字 

細絲也。從糸方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