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符 7B26

 異體: 
部首 注音ㄈㄨˊ
拼音 卷別五上

字形演变


新郪虎符(金)
戰國晚期

說文‧竹部

陽陵兵符(篆)

睡虎地簡28.4(隸)

老子甲後369(隸)
西漢

老子乙前136上(隸)
西漢

居延簡甲1716(隸)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禮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防無切 頁碼:第 142 頁,第 29 字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

白话版

,朝庭授权的信物。朝中信物,汉代的制式是以竹为材,长六寸,切分后可以准确相合。字形采用“竹”作边旁,“付”是声旁。

解说版

金文、戰國文字、篆文都從竹、付聲。從「竹」,指材質;「付」表示音讀,亦兼有交給的意思。古代帝王封賞、任命、遣使、調兵,都有符作為憑信。符以竹節剖半做成,有關雙方各持其一,使用時,必須將符交給對方,兩半合符才為可信。隸書變為從草頭。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防無切 頁碼:第 762 頁,第 1 字   第 340 頁,第 1 字

信也。漢制㠯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段注  《周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爲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𥳑易也。【按】許云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
从竹。付聲。
段注  防無切。古音在四部。

说文系传

 凡無反 頁碼:第 344 頁,第 8 字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從竹付聲。
鍇注  臣鍇按:《史記》「漢文帝三年,始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注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聴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旁鐫篆書:第一至第五。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