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秋 79CB
![]() |
異體: 秌𤇫𪛁𥤚龝𪚼穐 | |
部首:禾 | 注音:ㄑㄧㄡ | |
拼音:qiū | 卷別:七上 |
字形演变

安4.15(甲)

甲3642(甲)

京津2444(甲)

乙4741(甲)

掇1.435(甲)

京都2529(甲)

亞秋舟爵(金)
商代晚期

包2.213(楚)

包牘1(楚)

郭.語1.40、41(楚)

郭.語3.20(楚)

說文籀文

說文‧禾部

睡虎地簡16.120(隸)
秦

一號墓竹簡126(隸)
西漢

孫臏110(隸)
西漢

楊著碑(隸)
東漢

熹.春秋.僖十九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七由切 頁碼:第 230 頁,第 27 字 續 丁 孫秌 異體: 秋𤇫
𪛁 異體: 𥤚龝𪚼穐禾穀孰也。从禾,𤒅省聲。
附注 段玉裁注:「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从禾。」【按】甲骨文不從禾,後增禾為形符。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唐蘭釋『𬟏』,郭沫若謂字象蟋蟀之形,蟋蟀為秋之害蟲,甲骨文或以此代表秋;甲骨文或加火形,象以火燒𬟏,以絕蟲害。」籒文不省。
白话版
秋,百谷成熟。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用省略了“龟”的作声旁。
,籒文写法不省“龟”。
解说版
甲文之字形或作?,像螽斯之形,以示螽斯鳴則入秋;或下加火作,與?(焦)形似,後世遂有混為一字者。?、
異體,皆為季節之秋的本字。金文或從禾從○(日),?(音秋)聲,或省作從日、從禾。戰國文字或從日、從禾、從火;或省日,或省火。篆文從禾,表示是禾類的植物;
省聲(舊云?省聲,?實為
之訛變),既表示聲音,也表示入秋則稻穀熟的意思。《說文》籀文不省,惟
聲所從之?已與龜同化。隸變或作
、或從籀文作
,楷書作秋。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秋」。
说文解字注
七由切 頁碼:第 1305 頁,第 4 字 許 第 571 頁,第 4 字
段注 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从禾。言禾復言穀者,晐百穀也。《禮記》曰:西方者秋。秋之爲言揫也。禾穀孰也。
段注 七由切。三部。从禾。𪚰省聲。籒文。不省。
说文系传
七牛反 頁碼:第 570 頁,第 4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𪚰音焦。」禾榖熟也。從禾,𪚰省聲。
鍇注 臣鍇曰:「不省也。」籀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