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畔 7554

 異體: 
部首 注音ㄆㄢˋ
拼音pàn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包2.151(楚)

說文‧田部

居延簡甲115(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薄半切 頁碼:第 458 頁,第 16 字   

田界也。从田半聲。

白话版

,田界。字形采用“田”作边旁,“半”是声旁。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畔字構形有二:秦系文字從田、半聲。從田,指劃分的對象與田地相關;半聲,聲兼義,指由完整而分離。從田、半聲,表示劃分田界之意。楚系文字從田、從斗。從田,指劃分的對象與田地相關;從斗,古人曾以半斗衡量交易物品的價值,所以布幣文字以「㪵」為半字,而保留半斗為量物標準的依據(參考張光裕《先秦泉幣文字辨疑》說法)。楚系文字從斗,也是取用半斗量物之意。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秦系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薄半切 頁碼:第 2783 頁,第 2 字   第 1209 頁,第 4 字

田界也。
段注  田界者,田之竟處也。《左傳》:子產曰: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一夫百畞,則畔爲百畞之界也。引申爲凡界之偁。或叚泮爲之。《氓詩》曰: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坡卽陂。箋云:泮讀爲畔。畔,涯也。《經典》多借爲叛字。《論語》:佛肸以中牟畔。《大雅》:無然畔援。傳曰:無是畔道。無是援取。
从田。半聲。
段注  薄半切。十四部。

说文系传

 蒲腕反 頁碼:第 1057 頁,第 3 字 

田界也。從田半聲。
鍇注  臣鍇按:《列子》曰:「聽逰於疆畔者。」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