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梁 6881

 異體: 𣸑
部首 注音ㄌㄧㄤˊ
拼音liánɡ 卷別六上

字形演变


伯父簋(金)
西周晚期

其鐘(金)
西周晚期

廿七年大梁司寇鼎(金)
戰國晚期

包2.165(楚)

包2.179(楚)

包2.157(楚)

說文古文

說文‧木部

睡.日甲157背(隸)

邗江王奉世墓木觚(隸)
西漢

新嘉量二(篆)
新莽

武威醫簡46(隸)
東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晉辟雍碑(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呂張切 頁碼:第 192 頁,第 20 字   

水橋也。从木从水,刅聲。
𣸑
古文。
附注  徐鍇繫傳:「(古文)从兩木,一,梁之中橫象,从水。指事。」

白话版

,河面上的小桥。字形采用“木、水”会义,“刅”是声旁。

解说版

金文字形或作「」,從水、刅聲。水作形符,表示義與水有關;「刅」為創傷,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金文又或作「」,從邑、從木,刅聲。「邑」為邦國,引申為土地,「木」為樹木,表其義類。二者相合表示以樹幹連接兩地之意。戰國文字則改為從禾、刅聲。「禾」與「木」義通。篆文則作從水、從木、刅聲。原始橋樑多以樹幹橫越溪流之上而成,故增木為形符。隸書、楷書與篆文同形。《說文》又收有古文「」,從水、從二木,一橫畫表示交接處,像樹幹連接橫架於水上。在六書中,金文至楷書皆屬於形聲,而《說文》古文則為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呂張切 頁碼:第 1067 頁,第 1 字   第 469 頁,第 6 字

水橋也。
段注  梁之字用木跨水,則今之橋也。《孟子》:十一月輿梁成(古本如是)。《國語》引《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大雅》:造舟爲梁。皆今之橋制。見於經傳者,言梁不言橋也。若《爾雅》。隄謂之梁。《毛傳》:石絶水曰梁。謂所以偃塞取魚者。亦取亙於水中之義謂之梁。凡《毛詩》自造舟爲梁外。多言魚梁。
從木水。
段注  會意。
刄聲。
段注  呂張切。十部。
古文。
段注  水闊者必木與木相接。一其際也。

说文系传

 柳昌反 頁碼:第 472 頁,第 3 字 

水橋也。從木,從水刅聲。
鍇注  臣鍇曰:「刅音創,或曰石渡水爲梁。《詩》曰:『敝笱在梁。』此皆謂長岸入水,或以之渡,或以遏水取魚。又《詩》:『造舟爲梁。』卽今浮橋也。三者雖異,其橫爲梁之義則同。古蓋未有跨水之橋,故《六韜》有飛杠以越大水,卽今之橋,可以施可以徹者。張衡《思玄賦》曰『互驪龍之飛梁』是也。又屋梁,《釋名》曰:『梁者,屋梁也。其絶水之梁義同。』」
古文梁。
鍇注  臣鍇曰:「從兩木一梁之中橫象,從水,指事。」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