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桑 6851
![]() |
異體: 𣕐 | |
部首:叒 | 注音:ㄙㄤ | |
拼音:sānɡ | 卷別:六下 |
字形演变

後1.1.11(甲)

前4.41.4(甲)

包2.92(楚)

新甲3.253(楚)

說文‧叒部

睡虎地簡32.7(隸)
秦

老子甲後184(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息郞切 頁碼:第 197 頁,第 3 字 續 丁 孫桑 異體: 𣕐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白话版
桑,蚕所食用的一种阔叶灌木。字形采用“叒、木”会义。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木而上著其葉,以為桑樹之形。戰國文字與甲骨文同,其上作「」,猶如三「
」(
),故篆文乃誤作「
」,使構形成為從木、從叒。隸書則將篆文的「
」隸定作「
」,反與戰國文字近似。楷書則據篆文而作三又之「桑」。在六書中,甲骨文、戰國文字屬於合體象形;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息郞切 頁碼:第 1088 頁,第 1 字 許 第 481 頁,第 3 字
段注 榑桑者,桑之長也。故字从叒。桑不入《木部》而傅於叒者。所貴者也。息郎切。十部。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说文系传
斯郞反 頁碼:第 484 頁,第 3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此蠶所食,異於東方自然之神木,加木以別之。自然桑字,象形而簡也。」蠶所食葉木。從木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