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曰 66F0

 異體: 
部首 注音ㄩㄝˋ
拼音yuè 卷別五上

字形演变


前7.17.4(甲)

鐵246.3(甲)

由伯尊(金)
西周早期

伯晨鼎(金)
西周中期偏晚

鼄大宰簠(金)
春秋早期

者尸鎛(金)
戰國早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包2.141(楚)

包2.208(楚)

包2.248(楚)

說文‧曰部

睡虎地簡24.27(隸)

孔龢碑(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王代切 頁碼:第 149 頁,第 10 字   

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凡曰之屬皆从曰。 字原
附注  王筠釋例:「鐘鼎文曰字作……蓋乃指事字,非乙聲也。其所作者,甘字古文有二形,故字以一記于口旁,不正在口上。許君作者,蓋如大徐說字,中一上曲,則字茂美。」

白话版

,措词,正式表达。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乙”作声旁。也像口气外出的样子。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之,由「口」加「一」而成。口,表示說話的部位,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一,和記數的一字無關,只是一個臆構的虛象,以示氣流出口之意。金文二例:一由「口」加「一」構形,一由「口」加「」構形,而後者改「一」為「」,和口相連,仍示氣流出口,不影響其音、義,所以應和甲文之形同意。戰國文字三例,和甲、金文之形大同小異。篆文和金文第二例一致。字經隸書,一作,顯是承於篆文之形。另一作,類似戰國文字第三例,頗失其形,而楷書之形則據以定體。以上諸形,都由象形之「口」加虛象「一」或「」而成,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说文解字注

 王伐切 頁碼:第 807 頁,第 4 字   第 359 頁,第 5 字

䛐也。
段注  䛐者,意內而言外也。有是意而有是言。亦謂之曰:亦謂之云:云曰,雙聲也。《釋詁》:粤于爰曰也。此謂詩書古文多有以曰爲爰者。故粤于爰曰四字可互相訓。以雙聲㬪韵相假借也。
从口𠃊。象口气出也。
段注  各本作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非是。《孝經・音義》曰:从乙在口上。乙象氣。人將發語。口上有氣。今據正。王伐切。十五部。
凡曰之屬皆从曰:

说文系传

 予厥反 頁碼:第 361 頁,第 5 字 

詞也。從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凡曰之屬,皆從曰。
鍇注  臣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气出也。凡稱詞者,虛也,語氣之助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