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昏 660F
異體: 昬 | ||
部首:日 | 注音:ㄏㄨㄣ | |
拼音:hūn | 卷別:七上 |
字形演变
粹715(甲)
鄴初下.33.3(甲)
佚292(甲)
郭.老乙.9(楚)
郭.唐.23(楚)
郭.魯.3(楚)
郭.唐.22(楚)
說文‧日部
睡.日乙156(隸)
秦
老子甲41(隸)
西漢
春秋事語95(隸)
西漢
熹.詩.𠛙風.谷風(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呼昆切 頁碼:第 216 頁,第 26 字 續 丁 孫昏 異體: 昬
蔣注 按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老子德經第五十七章昏皆作昬。附注 段玉裁注:「字从氐省為會意,絕非从民聲為形聲也。蓋隸書淆亂,乃有从民作昬者。」郭沫若《殷契粹編考釋》:「殷人昏字實不从民,足證段氏之卓識而解决千載之疑案矣。」
白话版
昏,日落西山。由“日”、有所省略的“氐”构成。“氐”,是“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昏”字以“民”为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從日在人下,示日落意。字有增點從作氏。周金文亦見昏字,戰國文字仍從日、從氏。秦以後從氏部件有漸訛變作「民」形,遂理解為從民聲。楷書固定從日、氏。《說文》:「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说文解字注
呼昆切 頁碼:第 1217 頁,第 4 字 許 第 535 頁,第 4 字
段注 冥者,窈也。窈者,深遠也。鄭《目錄》云: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以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日入三商爲昏。引伸爲凡闇之偁。
段注 《氐部》曰:氐者,至也。其引伸之義則爲下。故此云氐者,下也。上部云下者氐也。《目部》云氐目卽低目。《人部》無低字。昏字於古音在十三部。不在十二部。昏聲之字。𧓢亦作蚊。𡼐亦作㞶。𣇻亦作忞。昏古音同文。與眞臻韵有斂侈之別。字从氐省爲會意。絕非从民聲爲形聲也。葢隷書淆亂。乃有从民作昬者。俗皆遵用。唐人作《五經文字》乃云:緣廟諱偏傍。準式省从氏。凡汦昏之類皆从氏。以昏類泯。其亦傎矣。呼昆切。䰟韵者,文韵之音變。
段注 此四字葢淺人所增。非許本書。宜刪。凡全書內昏聲之字皆不从民。有从民者譌也。
说文系传
喧盆反 頁碼:第 533 頁,第 2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會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