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旁 65C1
異體: 㫄𣃟𣃙𣃪雱 | ||
部首:丄 | 注音:ㄆㄤˊ | |
拼音:pánɡ | 卷別:一上 |
字形演变
拾5.10(甲)
林1.17.15(甲)
㚤理又每簋(金)
西周晚期
旁肁鼎(金)
西周
者減鐘(金)
春秋早期
梁十九年亡智鼎(金)
戰國晚期
帛甲5.19(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上部
相馬經1上(隸)
西漢
居延簡甲558(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步光切 頁碼:第 2 頁,第 5 字 續 丁 孫㫄 異體: 旁
𣃟
𣃙
𣃪 異體: 雱
白话版
旁,广大。字形采用“二、”作边旁,“方”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旁”。“雱”,这是籒文的“旁”。
解说版
甲骨文字從、方聲。「」即「」,都邑的遠郊;「方」為併船,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甲骨文另外又作「」,從凡()、方聲。金文作「」,亦從凡、方聲,與甲骨文同形;金文或作「」,將「方」與「凡」相合。戰國楚系文字改形作「」,秦系文字則將「凡」形訛變為「用」形作「」,至篆文則又訛變為不易辨識的「」形。《說文》所錄之古文「」、「」,恐是秦系文字「」之變形。隸書「」、「」,為篆文之隸定,而楷書則又本於「」而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步光切 頁碼:第 5 頁,第 4 字 許 第 2 頁,第 6 字
段注 司馬相如《封禪文》曰:㫄魄四塞。張揖曰:㫄,衍也。《廣雅》曰:㫄,大也。【按】㫄讀如𣶢。與溥雙聲。後人訓側。其義偏矣。
段注 闕謂从勹之說未聞也。李陽冰曰:勹象㫄達之形也。【按】《自序》云:其於所不知。葢闕如也。凡言闕者。或謂形,或謂音,或謂義。分別讀之。
段注 凡徐氏鉉鍇𠄞本不同,各从其長者。如此處鍇作方聲闕。闕字在方聲下。於未聞从勹之說不瞭。故不从之是也。後不悉注。步光切。十部。
段注 以許說推之。亦小篆从二,古文从一也。
段注 李斯改一爲二。則爲小篆。
段注 詩。雨雪其雱。《故訓傳》曰:雱,盛皃。卽此字也。籒文从雨。眾多如雨意也。毛云盛,與許云溥正合。今人不知㫄雱同字。音讀各殊。古形古音古義皆廢矣。
说文系传
薄茫反 頁碼:第 7 頁,第 4 字 述
鍇注 臣鍇按:「許慎《解・敘》云:『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此旁字雖知從上,不知其所以從,不得師授,故云『闕』,若言以俟知者也。鍇注 臣鍇試妄言之,以爲自上而下,旁逹四方也。李陽冰云:『𠂆,旁逹之形。』此言得矣。」
鍇注 臣鍇以爲從下也。
鍇注 臣鍇按:此則前所謂古文上者,皆爲一是也。
鍇注 臣鍇以爲此亦象旁達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