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天 5929

 異體: 𠑺𠀡𠀘
部首 注音ㄊㄧㄢ
拼音tiān 卷別一上

字形演变


甲3690(甲)

乙3008(甲)

乙1538(甲)

天父辛卣(金)
商代晚期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史頌簋(金)
西周晚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𠫑羌鐘(金)
戰國早期

帛甲5.18(楚)

說文‧一部

秦詔權(篆)

老子甲101(隸)
西漢

熹.易.乾文言(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他前切 頁碼:第 1 頁,第 4 字    異體: 𠑺𠀡𠀘

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蔣注  武則天新造字:𠀑𠑺。附注  王國維《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謂人顛頂,故象人形。……所以獨墳其首者,正特著其所象之處也。」

白话版

,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解说版

甲骨文從大,「大」即人,而以「」、「」表示人頭頂之上的地方,是虛構的指示符號。金文與甲文構形同意。戰國文字於「大」上則皆作二橫筆,其中作「」者,則與隸書、楷書同形。篆文則將大上二橫畫作一筆,然構字之意並無不同。隸書中或有作「」者,歷來字書皆以為是「天」的古文,金文「天」字另有作「」者,將其圓筆拉長為橫畫,或許即「」字之所本。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说文解字注

 他前切 頁碼:第 2 頁,第 3 字   第 1 頁,第 4 字

顚也。
段注  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段注  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从一大。於六書爲會意。凡會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说文系传

 聽連反 頁碼:第 2 頁,第 3 字 

顛也,至髙無上。從一,大。
鍇注  臣鍇曰:「通論備矣。會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