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斷 65B7

 異體: 𣃔𠸿𠜷𠝅
部首 注音ㄉㄨㄢˋ
拼音duàn 卷別十四上

字形演变


量侯簋(金)
西周早期

包2.16(楚)

包2.123(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斤部

睡虎地簡34.49(隸)

縱橫家書69(隸)
西漢

孫臏143(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熹.詩.殷武(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徒玩切 頁碼:第 472 頁,第 15 字   𣃔 異體: 

截也。从斤从𢇍。𢇍,古文絕。
𠸿
古文斷从𠧢。𠧢,古文叀字。《周書》曰:「𠸿𠸿猗無他技。」
𠜷 異體: 𠝅
亦古文。
附注  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斷』。【按】『㡭』即『繼』字,與『𢇍』字迥別。」附注  《說文新證》:「金文與楚文字从刀,叀(音專)聲,或加『口』為飾符。秦文字則从斤𢇍會意,𢇍(絕)亦聲。《說文》古文分別承自金文及楚文字,小篆承自秦文字」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刀、從絲。「刀」取截斷意,「」像絲縷緊緊糾結的樣子。絲既糾結,故以刀斷之。甲骨文字又有作「」,從「」截「」。「」或即是戉,「」為「」,即「絲」。金文則變從刀、叀聲;刀下加口,當是飾符。「叀」()為紡綞,引申可為絲縷。戰國文字或從刀、從刃,叀聲,與金文構形相同;或作「」,從斤、從㡭,「㡭」()為「絕」的古文。斤、㡭相合,更見斷絕之意。篆文構形與秦文字「」同為從斤、從?會意。《說文》另收有古文「」、「」,二者所從之「」,乃「叀」之古文;右從刀,或加口,則與金文構形同意。隸書、楷書則將篆文「」變為「㡭」,而與戰國文字「」同形。在六書中,甲骨文及篆文、隸書、楷書等字形屬於異文會意,金文等從刀、叀聲者為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断」。

说文解字注

 徒玩切 頁碼:第 2866 頁,第 4 字   第 1246 頁,第 3 字

𢧵也。
段注  《戈部》𢧵下曰𣃔也。今人𣃔物讀上聲。物已𣃔讀去聲。引申之義爲決𣃔。讀丁貫切。
从斤𢇍。
段注  會意。徒玩切。十四部。《廣韵》徒管切。
𢇍,古文絕。
段注  見《糸部》。
古文𣃔。从𠧢。𠧢,古文叀字。
段注  見叀下。
《周書》曰:𠸿𠸿猗。無它技。
段注  《秦誓》文。許所據壁中古文也。
亦古文𣃔。

说文系传

 都件反 頁碼:第 1083 頁,第 13 字 

截也。從斤、𢇍。𢇍,古文絶字。
古文斷從𠧢。𠧢,古文叀。《周書》曰:「𠸿𠸿猗無佗技。」
亦古文斷。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