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搏 640F

 異體: 
部首 注音ㄅㄛˊ
拼音 卷別十二上

字形演变


臣諫簋(金)
西周中期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不𡢁簋蓋(金)
西周晚期

包2.133(楚)

說文‧手部

老子甲36(隸)
西漢

魏封孔羨碑(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補各切 頁碼:第 401 頁,第 25 字   

索持也。一曰至也。从手尃聲。
附注  容庚《金文編》:「『搏』从『干』。」「或从『戈』。」

白话版

,捆绑俘获。一种说法认为,“”是“至”的意思。字形采用“手”作边旁,“尃”作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從又、峀(「圃」的初文)聲;金文從干、尃聲;戰國文字從手、尃聲。篆文、隸書、楷書同戰國文字。字從「又」、從「手」都是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干」也是義符,表示以武器搏鬥。從「峀(圃)」為聲符,不兼義,「峀(圃)」的本義為菜圃、花圃,與「搏」義無關。但是,「搏」從「尃」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尃」的本義為「布也」,似乎與「搏」義無關,但古文字學者大都認為「尃」就是「搏」的初文,因此「搏」從「尃」聲應有兼義的功能。除甲骨文外,「搏」字各體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補各切 頁碼:第 2385 頁,第 6 字   第 1036 頁,第 13 字

𡩡持也。
段注  𡩡各本作索。今正。入室𢯱曰𡩡。𡩡持,謂摸索而持之。《周禮》環人。搏諜賊。《釋文》云:搏音博。又房布反。劉音付。射人注。貍,善搏者也。行則止而擬度焉。其發必獲。《釋文》云:搏音博。劉音付。士師注。胥讀爲宿偦之偦。偦謂司搏盜賊也。《釋文》云:搏音博。劉音付。《小雅・車攻》箋。獸,田獵搏獸也。《釋文》云:搏音博。舊音付。【按】《小司徒》注之伺捕盜賊,卽士師注之司搏盜賊也。一用今字。一用古字。古捕盜字作搏。而房布反,又音付。猶後人所謂捫搎,摸𢱢也。本部搏捕二篆皆收。捕訓取也。《又部》取下云捕也。是與𡩡持義迥別。今則捕行而搏廢。但訓爲搏擊。又按搏擊與𡩡取無二義。凡搏擊者未有不乘其虛怯,扼其要害者。猶執盜賊必得其巢穴也。本無二義二音。至若《考工記》之搏埴,《虞書》之拊搏。此則𢫦字之叚借。
从手。尃聲。
段注  補各切。此今音也。陸氏說又房布切。劉音付。皆古音也。五部。
一曰至也。
段注  此別一義。葢搏亦爲今之附近字。許則云駙者,近也。《左傳》則作傅。

说文系传

 本泊反 頁碼:第 944 頁,第 17 字 

索持也。從手尃聲。一曰至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