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棄 68C4

 異體: 𠆉𣓪𠔚弃𢍞
部首𠦒 注音ㄑㄧˋ
拼音 卷別四下

字形演变


後2.21.14(甲)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信1.018(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𠦒部

睡虎地簡28.16(隸)

縱橫家書39(隸)
西漢

蒼頡篇34(隸)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詰利切 頁碼:第 123 頁,第 4 字   𠆉 異體: 棄𣓪𠔚

捐也。从𠬞推𠦒棄之,从𠫓。𠫓,逆子也。
鉉注  臣鉉等曰:𠫓,他忽切。
古文棄。
𠆉 異體: 𢍞
籒文棄。
附注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字象納子𠀠中棄之之形。古代傳說中常有棄嬰之記載。」

白话版

,遗婴儿。字形采用“廾”作边旁,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字形也用 作边旁。,是头朝下 的孩子,表示被遗的婴孩。,这是古文写法的“”。

解说版

甲骨文字或作「」,從索()、從廾捧箕,中有子,像手持畚箕,將以繩綑縛的嬰兒抛棄的樣子。甲骨文又作「」,從廾、從箕、從子會意,表示納子箕中以丟棄,構形與「」同意。金文或作「」,「箕」形訛變,且「子」改作倒子的「?」。金文又作「」,則省「箕」形。戰國文字作「」,「箕」字又變形作「」,至篆文又變作「」。隸書則將篆文「」下之「」與「」省併為「木」,已不見以手丟棄之意了。《說文》另收之古文字形,與金文「」同形;籀文則與篆文形近,應該也是承戰國文字變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弃」。

说文解字注

 詰利切 頁碼:第 630 頁,第 2 字   第 282 頁,第 4 字

捐也。
段注  《手部》曰:捐,棄也。
从𠬞推𠦒棄也。
段注  竦手推𠦒而捐之也。
从㐬。㐬逆子也。
段注  旣以𠬞𠦒會意。又加㐬以箸之。㐬者,不孝子。人所棄也。棄,詰利切。十五部。
古文棄。
段注  古文以竦手去屰子會意。【按】𠆉字𣜩變作棄。中體佀世。唐人諱世。故《開成石經》乃凡碑板皆作弃。近人乃謂《經典》多用古文矣。
籒文棄。
段注  今字亦從云不從㐬。

说文系传

 耎利反 頁碼:第 300 頁,第 2 字 

捐也。從収推𠦒棄也。從,,逆子也。
鍇注  臣鍇曰:「逆,故推之也。」
古文棄。
古文棄。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