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德 5FB7

 異體: 
部首 注音ㄉㄜˊ
拼音 卷別二下

字形演变


甲2304(甲)

乙907(甲)

德方鼎(金)
西周早期

師望鼎(金)
西周中期

季嬴霝德盤(金)
西周中期

蔡侯紐鐘(金)
春秋晚期

信1.05(楚)

包2.84(楚)

說文‧彳部

泰山刻石(篆)

兩詔楕量(篆)

老子甲27(隸)
西漢

春秋事語54(隸)
西漢

定縣竹簡61(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孔宙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多則切 頁碼:第 56 頁,第 7 字   

升也。从彳㥁聲。

白话版

,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行、直聲或從彳、直聲。「行」本是道路,引申而有走路的意思;「彳」是「行」的省形,也是道路。「直」是眼睛直視向前,引申而為正道,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行(彳)直相合,以示遵行正道之意。金文的字形有的仍從彳、直聲,有的將「彳」改作「辵」,並於「直」下增加「心」形而成「惪」,是為從辵、惪聲。「辵」和「彳」同義,而加「心」形,當是強調心理精神層次的正道規範。戰國文字依據金文構形,只是「惪」字略有變形而已。篆文則據金文作從彳、惪聲的字形,隸書、楷書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多則切 頁碼:第 301 頁,第 2 字   第 135 頁,第 2 字

𦫵也。
段注  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
从彳。𢛳聲。
段注  多則切。一部。

说文系传

 多則反 頁碼:第 141 頁,第 3 字 

升也。從彳惪聲。
鍇注  臣鍇曰:「內得於心曰德,升聞曰德。《尚書》曰:『玄德升聞。』通論詳矣。」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