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幸 5E78

 異體: 𡴘𠂷
部首 注音ㄒㄧㄥˋ
拼音xìnɡ 卷別十下

字形演变


說文‧夭部

睡虎地簡10.5(隸)

老子乙前118下(隸)
西漢

縱橫家書139(隸)
西漢

居延簡甲2553A(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流沙簡.簡牘3.16(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楊淮表紀(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胡耿切 頁碼:第 344 頁,第 3 字   𡴘 異體: 𠂷幸

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𡴘。
附注  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幸。」

白话版

,用来警醒世人的枷锁刑罚。字形采用“大、”会义。一种说法认为,“”是大声叫喊。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 边旁。一种说法认为,“”读作“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俗语中把恋盗不止当作,并将“”读作“籋”。

解说版

幸字有兩個來源:其一,甲骨文字形像施於手腕的手銬,所以執字作「」,像戴上手銬的犯人。金文、戰國文字逐漸形變為㚔,篆文也作「」形;其二,篆文幸字「从屰从夭」作「」,段玉裁說:「屰者,不順也,不順從夭死之事。」表示意外免於夭死為幸。二者並不相混。到了隸書,「」末筆上曲的「」形,隸變為橫線作「」,而與表示手械的「㚔」字相混,最後定型為「幸」字,形成同形異義字。楷書即承此字形而來,然而在篆文系統之後,㚔字僅為組字構件,並不單用,而手械之義由「梏」字取代,此與可獨立使用的幸字,並無混用的現象。幸字表示手銬之意,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幸字表示幸免之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胡耿切 頁碼:第 1974 頁,第 4 字   第 863 頁,第 7 字

吉而免凶也。
段注  吉者,善也。凶者,惡也。得免於惡是爲幸。
从屰。从夭。
段注  屰者,不順也。不順從夭死之事。會意。胡耿切。十一部。
夭,
段注  逗。
死之事。
段注  《左傳》所謂夭札。不終其天年者也。
死謂之不幸。
段注  依《韵會》本。死爲不幸,則免死爲幸。

说文系传

 恨耿反 頁碼:第 817 頁,第 3 字 

吉而免凶也。從屰,從夭。夭死之事,故謂死為不𡴘。
鍇注  臣鍇曰:「《國語》曰:『偷居幸生。』《春秋左傳》曰:『幸而不死,猶可悅。』屰,反也;反夭,不夭也,故曰𡴘。屰音逆。會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