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巨 5DE8

 異體: 榘矩𢀓㠪𢀑
部首 注音ㄐㄩˋ
拼音 卷別五上

字形演变


伯矩盉蓋(金)
西周早期

伯矩盤(金)
西周早期

伯矩卣(金)
西周早期

伯矩鬲(金)
西周早期

裘衛盉(金)
西周中期

𨟭侯少子簋(金)
春秋晚期

曾172(楚)

郭.語4.14(楚)

說文古文

說文‧工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8.5(隸)

相馬經2下(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張遷碑陰(隸)
東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魏封孔羨碑(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其呂切 頁碼:第 148 頁,第 8 字   

規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異體: 
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𢀓 異體: 㠪𢀑
古文巨。
附注  高鴻縉《中國字例》:「工象榘形,為最初文,自借為職工、百工之工,乃加畫人形以持之……後所加之人形變為夫,變為矢,流而為矩,省而為巨。後巨又借為巨細之巨,矩復加木旁作榘,而工與巨後因形歧而變其音,於是人莫知其朔矣。」

白话版

,常与规并用的矩。字形采用“工”作边旁,像手持矩的样子。榘,这是“”的异体字,字形采用“、木、矢”会义;矢, 表示中正。,这是古文写法的“”字。

解说版

巨字本作「工」,像畫方形的矩尺,引申為百工、職工之意,而分化出「從大持巨」的「」字(參考高鴻縉說法),字或省去大字作「巨」。金文字形從大持巨。從大,指持巨的人;從巨,像畫方形的矩尺。字或從夫巨,以大、夫義近而互通,仍像人持巨之形。字或作「從工、像手把之形」的巨字。戰國文字、篆文、《說文》古文皆承金文巨字而來,而《說文》或體則承金文「」字,偏旁訛變「從矢」,又以「矩」字引申為行為端正之意,而轉注為「從木、矩聲」的榘字。隸書、楷書字形又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其呂切 頁碼:第 802 頁,第 1 字   第 357 頁,第 4 字

規巨也。
段注  《周髀筭經》曰:圜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旣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㒳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用矩之道。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湥。臥矩以知遠。環矩以爲圓。合矩以爲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爲典。以方出圓。【按】規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別。規圜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考工記》: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注。矩謂刻識之也。凡識其廣長曰矩。故凡有所刻識皆謂之矩。
从工。象手持之。
段注  謂󰒦也。其呂切。五部。【按】後人分別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其呂切,《唐韵》也。《廣韵》作矩,榘。入九麌。俱雨切。又云:《說文》又其呂切。此出《說文》音隱。
巨或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段注  《矢部》曰:有所長短。以矢爲正。【按】今字作矩省木。
古文巨。
段注  此爲象手持之。小篆變之。取整齊耳。《大學》:絜矩之道。注云:矩或作巨。此古文之遺也。

说文系传

 水許反 頁碼:第 359 頁,第 4 字 

規巨也。從工,象手持之形。
鍇注  臣鍇曰:「今獨音炬,指事。」
古文巨。
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