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尾 5C3E
![]() |
異體: 㞑𡱕 | |
部首:尾 | 注音:ㄨㄟˇ | |
拼音:wěi | 卷別:八下 |
字形演变
![](/yb/596.png)
乙4293(甲)
![](/yb/597.png)
曾4(楚)
![](/yb/598.png)
說文‧尾部
![](/yb/599.png)
睡.日甲53(隸)
秦
![](/yb/600.png)
睡.日甲47(隸)
秦
![](/yb/601.png)
睡.日乙101(隸)
秦
![](/yb/602.png)
孫臏307(隸)
西漢
![](/yb/603.png)
流沙簡.屯戍13.10(隸)
西漢
![](/yb/604.png)
漢印徵
西漢
![](/yb/605.png)
熹.易.履(隸)
東漢
![](https://img.guoxuedashi.net/zi/5C3E.gif)
楷書
说文解字
無斐切 頁碼:第 279 頁,第 3 字 續 丁 孫㞑 異體: 𡱕尾
鉉注 今隸變作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从㞑。 字原
白话版
尾,细微的尾巴。字形采用“尸”和倒垂的“毛”会义,表示毛在尸后。古人有的在身后装饰着尾巴,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也这样。所有与尾相关的字,都采用“尾”作边旁。
解说版
尾,從人具尾形。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尾形或指上古僕役所配的服飾,或示帚具。《說文》:「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皆然。」其中的「古人或飾系尾」,似仍保留古意。後因字的部件位置混同,理解為尾巴意。篆文拆為從尸從毛二部件,恐非字的原意。隸、楷字形均從篆文來。
说文解字注
無斐切 頁碼:第 1605 頁,第 1 字 許 第 704 頁,第 3 字
段注 微當作𣁋。𣁋,細也。此以㬪韵爲訓。如門捫也,戸護也之例。《方言》曰:尾,盡也。尾,梢也。引伸訓爲後。如《晉語》歲之二七。其靡有微兮。古亦叚微爲尾。微也。
段注 到者,今之倒字。無斐切。十五部。今隷變作尾。从到毛在尸後。
段注 未聞。鄭說韍曰:古者佃,漁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獨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按】蔽後卽或飾系尾之說也。古人或飾系尾。
段注 《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曰槃瓠之後,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按】尾爲禽獸之尾。此甚易解耳。而許必以尾系之人者,以其字從尸。人可言尸。禽獸不得言尸也。凡全書內嚴人物之辨每如此。人飾系尾。而禽獸似之。許意如是。西南夷皆然。凡尾之屬皆从尾。
说文系传
亡斐反 頁碼:第 690 頁,第 2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微者,書在後時,將末漸微也。倒毛,謂尾毛生倒屬也。飾系尾,若以雉尾飾鑣,或從豹尾。」微也。從倒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皆然。凡尾之屬,皆從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