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塞 585E

 異體: 𡔂𡫼
部首 注音ㄙㄞˋ,ㄙㄜˋ
拼音sài, sè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粹945(甲)

上(2).民.11(楚)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30.41(隸)

老子甲後366(隸)
西漢

熹.詩.燕燕(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先代切 頁碼:第 455 頁,第 1 字   𡔂 異體: 𡫼塞

隔也。从土从𡫳。
附注  段玉裁注:「凡填塞字皆當作𡫳。自塞行而𡫳、㥶皆廢矣。」徐灝注箋:「𡫳隸變作𡨄,𡨄、塞古今字。𡨄訓窒,與隔義相因也,邊塞亦隔絕閉塞之義。隔塞讀先則切,邊塞讀先代切,一聲之轉耳……充塞、報塞、博塞,古皆假塞為之。今《心部》有㥶,《竹部》有簺,皆後造之字。唯《貝部》無賽,《新附》有之。」

白话版

,筑在边区的隔障。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塞」作「)」,為?之初文。金文作「?」,所從之從㠭,戰國文字、篆文構形相同,「㠭」與「廾」共用橫筆形變作,隸變作「」。段注本《說文‧土部》:「?,隔也。从土、聲。」從土,表示和土地形勢相關;本義為「窒」(《說文‧㠭部》),從(ㄙㄜˋ),表示音讀,兼表阻塞、充填之義,本義是阻隔、阻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先代切 頁碼:第 2756 頁,第 2 字   第 1198 頁,第 4 字

隔也。
段注  《𨸏部》隔下云塞也。是爲轉注。俗用爲窒𡫳字。而塞之義,𡫳之形俱廢矣。《廣韵》曰:邊塞也。《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注云:四塞謂夷服,鎭服,蕃服,在四方爲蔽塞者。【按】鄭注所謂天子守在四夷也。《戰國策》:齊有長城巨防。足以爲塞。呂氏《春秋》。天下有九塞。所謂守在四竟也。《邶風》《庸風傳》曰:塞,瘞也。塞,充實也。皆謂塞爲㥶之叚借字也。
从土。𡫳聲。
段注  大徐作从土从𡫳。先代切。一部。【按】此切音葢因俗通用此字,故以此切別於穌則切也。舊音本無不同。

说文系传

 叟代反 頁碼:第 1049 頁,第 10 字 

隔也。從土𡫳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