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嘆 5606

 異體: 
部首 注音ㄊㄢˋ
拼音tàn 卷別二上

字形演变


說文‧口部

西狹頌(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他案切 頁碼:第 44 頁,第 15 字   

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
附注  段玉裁注:「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兩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徐灝注箋:「《說文》嘆从歎省聲,歎从𪅀省聲,乃後人不知古音而展轉增竄。據𪅀从堇聲,則嘆、歎亦皆堇聲無疑矣。」

白话版

,吞气吟。字形采用“口”作边旁,用省略了“欠”的“歎”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是长长地呼气。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口、堇聲。從口,指發聲的部位;堇聲,表示音讀。嘆字在於抒發內心的煩悶與憂傷,而歎字則因心中喜悅而吟哦、讚美,嘆近於哀,歎近於喜,二者用法不同,只有作「嘆息」時可以通用,如「悲歎(也寫作「悲嘆」)」,「嗟歎(也寫作「嗟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他案切 頁碼:第 240 頁,第 3 字   第 106 頁,第 12 字

吞歎也。
段注  《九經字㨾》作吞聲也。非。【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㒳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吞其歎而不能發。詳《欠部》。
从口。歎省聲。
段注  他案切。十四部。
一曰大息也。
段注  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说文系传

 但旦反 頁碼:第 113 頁,第 7 字 

吞歎也。從口,歎省聲。一曰太息。
鍇注  臣鍇曰:「欲言不能吞恨而太息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