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喪 55AA

 異體: 𠷔𠸶
部首 注音ㄙㄤˋ,ㄙㄤ
拼音sànɡ, sānɡ 卷別二上

字形演变


粹470(甲)

後2.35.1(甲)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郭.語1.98(楚)

郭.老丙.10(楚)

郭.老丙.8(楚)

郭.老丙.9(楚)

說文‧哭部

睡.日甲136(隸)

老子甲157(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37(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乾文言(隸)
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
西晉

孟孝琚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息郞切 頁碼:第 46 頁,第 11 字   𠷔 異體: 𠸶喪

亡也。从哭从兦。會意。兦亦聲。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喪』字,假借『桑』字,加『口』形為分化符號,『口』形由二至五不等。其後『桑』形訛變得失去了表音功能,於是金文在字的下方變成『亡』形。」

白话版

,失去亲人。字形采用“哭、亡”会义。“亡”也是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口(口形從一到五不等,與口舌之口無關,為指事分化符號)、桑聲。從口,為指事分化符號,以區別逃亡與桑樹的不同用法;桑聲,表其音讀。喪字本義為逃亡,先假借「桑」字表義,後來才分化出從口、桑聲的專用字。金文或增偏旁「走」字,以強化喪字的字義,或增「亡」字,以強化喪字的音讀。戰國文字字形相承「亡聲」的構形。篆文受到死喪之義的影響,構形調整為從哭、亡聲。隸書、楷書承篆文構形而來,而趨於符號化。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息郞切 頁碼:第 250 頁,第 2 字   第 111 頁,第 2 字

亡也。
段注  《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於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於生者乎。王之於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於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凶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於死喪平聲。非古也。
从哭亡。亡亦聲。
段注  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

说文系传

 蘇湯反 頁碼:第 118 頁,第 5 字 

亾也。從哭亾聲。
鍇注  臣鍇按:《淮南子》曰:「羿妻恒娥竊不死藥,闕然有喪。」凡失物則爲喪。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