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午 5348

 異體: 
部首 注音ㄨˇ
拼音 卷別十四下

字形演变


甲184(甲)

後2.38.8(甲)

粹166(甲)

戌嗣子鼎(金)
商代晚期

四祀弋其卣(金)
商代晚期

黹處簋(金)
西周晚期

弭叔作叔班盨蓋(金)
西周晚期

浮公之孫公父宅匜(金)
春秋

子禾子釜(金)
戰國

包2.176(楚)

說文‧午部

天文雜占4.3(隸)
西漢

武威簡.泰射42(隸)
西漢

熹.春秋.昭廿一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疑古切 頁碼:第 493 頁,第 2 字   

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 字原
附注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以為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而金文「誤以為杵形而譌變」。

白话版

,逆反。在地支中,“”代表五月,这时地里的阴气逆反阳气,从地面冒出。“”字的造字方法与“矢”字的造字方法相同。所 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兩頭粗大而中間纖細的舂米棒槌。金文午字又寫作,則上下兩端已經形變而趨於線條化,為戰國文字、篆文之形所承襲。午字假借為地支的名稱之後,另轉注為「杵」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疑古切 頁碼:第 2982 頁,第 1 字   第 1294 頁,第 2 字

啎也。
段注  啎者,屰也。
五月侌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
段注  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於午。《天文訓》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廣雅・釋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義之引申也。《儀禮》度而午。注云:一縱一横曰午。
象形。
段注  各本無此二字。今補。
此與矢同意。
段注  矢之首與午相似。皆象貫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
凡午之屬皆从午。

说文系传

 偶古反 頁碼:第 1127 頁,第 3 字 

犃也。五月隂气午逆陽,冒地而出也。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從午。
鍇注  臣鍇曰:「人爲陽,一爲地,丨爲隂气貫地,午逆陽也,五月陽極而隂生。仵者,正衝之也,矢亦象衝逆也。《律厤志》曰:『咢布於午。』」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