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匹 5339

 異體: 
部首 注音ㄆㄧˇ
拼音 卷別十二下

字形演变


臣女大方鼎(金)
西周早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大鼎(金)
西周中期

曾179(楚)

郭.老甲.10(楚)

曾129(楚)

說文‧匸部

江陵一六八號漢墓木牘(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流沙簡.屯戍14.16(隸)
東漢

武榮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普吉切 頁碼:第 424 頁,第 15 字   

四丈也。从八、匸。八揲一匹,八亦聲。
附注  林義光《文源》:「匹,不从八,象布一匹數揲之形。」

解说版

金文、戰國文字字形,左旁形體近於石形,右旁或以為從乀(讀為弗)聲、或以為從匕聲,構形的意義不明。篆文字形從匸,表示藏匿的意思,取意於古代布帛從兩端向內捲藏;八聲,表示音讀。

说文解字注

 普吉切 頁碼:第 2539 頁,第 2 字   第 1103 頁,第 5 字

四丈也。
段注  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曰:納幣謂昏禮納徴也。十箇爲束。貴成數。兩兩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兩五尋(謂每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周禮》:凡嫁子,娶妻。入幣䊷帛無過五兩。鄭曰:五兩,十端也。每端二丈。【按】二丈爲一端。二端爲兩。每兩爲一匹。長四丈。五兩則五匹爲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凡言匹敵,匹耦者,皆於二端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云匹也。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云匹。猶人言匹夫也。  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如《襍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是以匹偶爲本義。而帛二兩爲引申之義也。與許說迥異。四丈爲匹之云: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从八。八者,別也。夫婦有別。故謂之匹。从匚。亦取別嫌明微意與。鄭意或當如是。
从匸八。
段注  謂八之數隱其中。會意。
八揲一匹。
段注  說从八之意。揲者,閱持也。閱持者,更迭持之而具數也。筮者揲之以四。此揲之以八。八尺者五而得四丈。故其字从八。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爲尋。今人於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
八亦聲。
段注  古音八讀如必。普吉切。十二部。

说文系传

 篇七反 頁碼:第 993 頁,第 6 字 

四丈也。從匸、八,八牒一匹,八亦聲。
鍇注  臣鍇曰:「會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