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兀 5140

 異體: 
部首 注音ㄨˋ
拼音 卷別八下

字形演变


甲3372(甲)

狽元作父戊卣(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說文‧儿部

楷書

说文解字

 五忽切 頁碼:第 282 頁,第 1 字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
附注  林義光《文源》:「兀,蓋與元同字。」

白话版

,物体高但上部平坦。字形采用“一、人”会义,表示“一”在“人”之上。诗音像读“敻”。茂陵县有一个叫“桑里”的地方。

解说版

殷金文族徽像人側形而大其首,強調人的頭部。字應與元字相當。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篆文分析為從一在儿上。從一是由金文化點為橫的變形。字切割為二部件來理解,可商。

说文解字注

 五忽切 頁碼:第 1617 頁,第 1 字   第 709 頁,第 4 字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
段注  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
讀若夐。
段注  夐今韵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𧿁。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
茂陵有兀桑里。
段注  《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里者,葢周秦舊名。

说文系传

 吾忽反 頁碼:第 694 頁,第 2 字 

高而上平也。從一在儿上。讀若夐。茂陵有兀桑里。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