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句 53E5

 異體: 𠯶
部首𠯶(句) 注音ㄐㄩˋ,ㄍㄡ
拼音jù, ɡōu 卷別三上

字形演变


前8.4.8(甲)

永盂(金)
西周中期

師器父鼎(金)
西周中期

𩰬比盨(金)
西周晚期

句它盤(金)
西周晚期

越王州句劍(金)
戰國早期

鑄客為大句脰官鼎(金)
戰國晚期

望2.50(楚)

說文‧句部

睡.日甲129(隸)

縱橫家書213(隸)
西漢

天文雜占末.下(隸)
西漢

武榮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古矦切、九遇切 頁碼:第 67 頁,第 8 字   𠯶 異體: 

曲也。从口𠃚聲。凡句之屬皆从句。 字原
蔣注  案:𠯶,有一些字體的字形有錯誤。附注  段玉裁注:「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丩』字表示糾纏繚繞之義,『句』字从『丩』,『口』形為分化符號,應該也是表示糾纏繚繞一類的意義。何琳儀《戰典》以為从丩、口聲,也說得通。」

白话版

,弯曲。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丩”作声旁。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之,中像鉤環,二側像鉤帶(《轉注釋義》,P.12),屬象形。金文作,鉤帶上移,脫離鉤環,稍失其形。戰國文字作,承自金文之形,將鉤帶相連。篆文承於戰國文字之,《說文》誤以鉤帶為「丩」字,且以之為聲符。字經隸書,體變作,楷書沿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九遇切 頁碼:第 349 頁,第 7 字   第 157 頁,第 9 字

曲也。
段注  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
从口。丩聲。
段注  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
凡句之屬皆从句。

说文系传

 梗尤反 頁碼:第 169 頁,第 7 字 

曲也。從口丩聲。凡句之屬,皆從句。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