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二 4E8C

 異體: 𠄠弍
部首 注音ㄦˋ
拼音èr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甲540(甲)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東周左𠂤壺(金)
戰國

糸敬安心君扁壺(金)
戰國

郭.語3.67上(楚)

郭.五.48(楚)

說文古文

說文‧二部

睡虎地簡23.3(隸)

春秋事語16(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光和斛二(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而至切 頁碼:第 451 頁,第 21 字   𠄠 異體: 

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 字原
古文。
附注  【按】古文字二用二橫畫表示,是原始記數符號。

白话版

,表示地的数。由成双的“一”构成。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弍”,这是古文写法的“”。

解说版

從甲骨文到楷書,除戰國文字、《說文》古文之外,其形都一致。篆文之形,特別強調二橫長短相同,隸書就不這麼要求,成了上橫短、下橫長;楷書承接隸書,據以為形。以上諸形,都由兩個「一」字構成,以示其義。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戰國文字戈、弋二形常相混,證以《說文》古文,二字都應從弋、二聲。究其所以加弋為形,是使記數明確,不致增添竄改。「二」字既由兩個一字構形,兩橫就應寫得一樣長。如寫成上橫短、下橫長的「二」,就成了上下的「上」字。因古文「上」的寫法,就是上橫短、下橫長,寫成「」。不過,如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也從俗,而定其形為「二」。

说文解字注

 而至切 頁碼:第 2721 頁,第 1 字   第 1183 頁,第 3 字

地之數也。
段注  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
从耦一。
段注  耦各本作偶。誤。今正。偶者,桐人也。凡云偶爾用之。耦者,二人竝耕之偁。故凡奇耦字用之。古書或不拘。許必從其朔也。大徐本無一字。非。耦一者,㒳其一也。㒳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三篆亦三畫均長。而至切。十五部。
凡二之屬皆从二。
古文二。

说文系传

 仁至反 頁碼:第 1041 頁,第 1 字 

地之數也。從偶一。凡二之屬,皆從二。
鍇注  臣鍇曰:「通論備矣。」
古文二。
鍇注  臣鍇曰:「義與一同。」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