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丞 4E1E

 異體: 
部首𠬞(廾) 注音ㄔㄥˊ
拼音chénɡ 卷別三上

字形演变


鐵1.71.3(甲)

尹丞鼎(金)
西周

卅八年上郡守慶戈(金)
戰國晚期

說文‧廾部

睡虎地簡24.18(隸)

秦詔權(篆)

天文雜占3.2(隸)
西漢

居延簡甲11(隸)
西漢

一號墓封泥211(隸)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署陵切 頁碼:第 79 頁,第 13 字    異體: 

翊也。从𠬞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義。
附注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象人臽阱中有抍之者。臽者在下,抍者在上……此即許書之丞字,而誼則為抍救之抍。」「(許君于)初誼全不可知,遂別以後出之抍代丞,而以承字之訓訓丞矣。」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卩(跪坐的人形)陷落在凵(坎)中,上有𦥑(兩手)拯救之。」

白话版

,辅佐。字形采用“廾、卩、山”会义。山高,表示奉承之义。

解说版

甲骨文作,由「廾」、「卩」、「凵」三部分構成。「廾」義是二手,「卩」義是跪坐的人,「凵」是坎的古字,義為陷阱。表示有人掉落陷阱,上有二手伸出拯救。是拯字的初文。金文承之甲骨文而省去「凵」;戰國文字承甲骨文而「卩」形變異。篆文之形承自戰國文字,而「凵」形訛變作「口」。隸書「廾」變作左右折筆,「凵」形變作横筆。楷書承之隸書而定體。以上諸形,大抵由「廾」、「卩」、「凵」構成,又和丞字沒聲音關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署陵切 頁碼:第 413 頁,第 1 字   第 186 頁,第 3 字

翊也。
段注  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
从廾。从卪。从山。
段注  四字當作從𡴺二字。《山部》曰:𡴺,高山之節。
山高,
段注  逗。山高謂𡴺也。
奉承之義。
段注  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曡韵。署陵切。六部。

说文系传

 視登反 頁碼:第 201 頁,第 6 字 

翊也。從𠬞,從卩,從山。山髙,奉承之義。
鍇注  臣鍇曰:「,髙之狀也,故爲山髙;隅爲山。」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