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齒 9F52

 異體: 𣦋𣥫𠚒𦥒𠔒
部首 注音ㄔˇ
拼音chǐ 卷別二下

字形演变


甲2319(甲)

鐵80.3(甲)

齒兄丁觶(金)
商代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仰25.25(楚)

天策(楚)

望2.5(楚)

說文古文

說文‧齒部

睡.為17(隸)

老子乙前151下(隸)
西漢

一號墓木牌48(隸)
西漢

江陵一六七號漢墓簡二(隸)
西漢

武威醫簡64(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昌里切 頁碼:第 58 頁,第 13 字    異體: 𣦋𣥫

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止聲。凡齒之屬皆从齒。 字原
𠚒 異體: 𦥒𠔒
古文齒字。
附注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齒字,象口內齒牙形。晚周鉨文齒字作𠚒,加止為音符,遂變成形聲字。」

白话版

齿,口腔中用来咬断骨头、嚼食的器官。字形像口齿之形,“止”是声旁。所有与齿相关的字,都采用“齿”作边旁。,是古文写 法的“齿”字。

解说版

甲骨文二例,都像張口露齒的樣子,屬合體象形。金文第一例口中之齒填實,本是金文的常例;第二例上加止為聲,屬形聲。戰國文字三例,顯是承自金文第二例,從、止聲。篆文下從合體象形的,上從止聲,是今齒字所本。字經隸書,形變作,下為形符,上為聲符,還能看出它的形、義。作,則止作,不免失形。楷書齒上沿篆文之形十分明顯。自金文第二例至楷書之齒,都是從、止聲的形聲字。古文,像張口見齒之形,屬合體象形。

说文解字注

 昌里切 頁碼:第 311 頁,第 4 字   第 139 頁,第 11 字

口齗骨也。
段注  鄭注《周禮》曰:人生齒而體僃。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象口齒之形。
段注  𠈌者,象齒。餘口字也。
止聲。
段注  昌里切。一部。
凡齒之屬皆从齒。
段注  从小徐也。大徐本誤。
古文齒字。
段注  古文獨體象形。不加聲旁。

说文系传

 赤裡反 頁碼:第 148 頁,第 10 字 

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止聲。凡齒之屬,皆從齒。
鍇注  臣鍇曰:「口齗骨,齒也。」
古文齒字。
鍇注  臣鍇曰:「鼠字從此。」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