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魄 9B44

 異體: 
部首 注音ㄆㄛˋ
拼音 卷別九上

字形演变


說文‧鬼部

西陲簡39.4(隸)
西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普百切 頁碼:第 303 頁,第 8 字   

陰神也。从鬼白聲。
蔣注  《易經・繫辭》:「精氣爲物,遊魂爲變。」《禮記・檀弓》:「骨肉歸復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旣生魄,陽曰魂。」孔穎達疏:「人稟五常以生,感陰陽以靈,有身體之質,名之曰形,有嘘吸之動,謂之爲氣,形氣合而爲用,知力以此而强,故得成爲人也。人之生也,始變化爲形,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旣生魄矣,魄內而有陽氣,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旣殊,魂魄亦異,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爲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是魄在于前,而魂在于後,故云:旣生魄,陽曰魂。魂魄雖俱,是性靈,但魄識少而魂識多。鄭氏《祭義》註云:氣謂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聰明爲魄,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氣也。人之生也,魄盛魂强,及其死也,形消氣滅。《郊特牲》曰: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以魂本附氣,氣必上浮,故言魂氣歸于天;魄本歸形,形旣入土,故言形魄歸于地。聖王緣生事死,制其祭祀,存亡旣異,別爲作名,改生之魂曰神,改生之魄曰鬼。」

白话版

,阴神,即人的天生阴气。字形采用“鬼”作边旁,“白”作声旁。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鬼、白聲。從鬼,以表人死而存在的精神;白聲,以示音讀,而不兼義。隸書、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之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普百切 頁碼:第 1737 頁,第 4 字   第 760 頁,第 2 字

陰神也。
段注  陰當作侌。陽言气,陰言神者,陰中有陽也。《白虎通》曰:魄者,迫也。猶迫迫然箸於人也。《淮南子》曰:地氣爲魄。《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鄭云:氣謂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聰明爲魄。《郊特牲》曰:䰟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祭義》曰:死必歸土。此之謂鬼。其氣發揚於上。神之箸也。是以聖人尊名之曰鬼神。【按】䰟魄皆生而有之而字皆从鬼者,䰟魄不離形質而非形質也。形質亡而䰟魄存。是人所歸也。故从鬼。
从鬼。白聲。
段注  《孝經說》曰:魄,白也。白,明白也。䰟,芸也。芸芸,動也。普百切。古音在五部。

说文系传

 潘客反 頁碼:第 734 頁,第 7 字 

隂神也。從鬼白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