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陽 967D

 異體: 
部首𨸏(阜阝) 注音ㄧㄤˊ
拼音yánɡ 卷別十四下

字形演变


前5.42.5(甲)

永盂(金)
西周中期

農卣(金)
西周中期

虢季子白盤(金)
西周晚期

南宮柳鼎(金)
西周晚期

鄂君啟舟節(金)
戰國中期

包2.62(楚)

說文‧阜部

睡虎地簡25.38(隸)

陽陵兵符(篆)

古地圖(隸)
西漢

定縣竹簡46(隸)
西漢

柴是鼎(隸)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熹.易.說卦(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與章切 頁碼:第 479 頁,第 7 字   

高、明也。从𨸏昜聲。

白话版

陽,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昜”是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合集》948殘片有一陽字,但文例僅見「」,似用為地名。金文承甲文字形,字用作地名、人名,亦見陰、陽並稱,或某地某水之陽的用法。由〈農卣〉的「對陽王休」一句,見字亦借為揚。戰國秦簡亦多見陽字,亦有通用作揚。篆文字形承秦簡,從阜、昜聲。《說文》:「陽,高明也。」段注:「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阜。《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阳。

说文解字注

 與章切 頁碼:第 2922 頁,第 3 字   第 1270 頁,第 7 字

高朙也。
段注  闇之反也。
从𨸏。
段注  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𨸏。《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
昜聲。
段注  與章切。十部。

说文系传

 猶良反 頁碼:第 1098 頁,第 7 字 

高明也。從𨸏昜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