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陟 965F
![]() |
異體: 𠌹 | |
部首:𨸏(阜阝) | 注音:ㄓˋ | |
拼音:zhì | 卷別:十四下 |
字形演变

鐵139.1(甲)

沈子它簋蓋(金)
西周早期

說文古文

說文‧阜部

淮源廟碑(隸)
東漢

孔宙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竹力切 頁碼:第 480 頁,第 4 字 續 丁 孫陟
𠌹登也。从𨸏从步。
附注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从𨸏,示山陵形;从𣥕,象二足由下而上。此字之意但示二足上行,不復別左右足。」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或从步,或从𣥕不拘,但象其上升之形。」古文陟。
白话版
陟,登山。字形采用“阜、步”会义。
说文解字注
竹力切 頁碼:第 2927 頁,第 1 字 許 第 1272 頁,第 10 字
段注 《釋詁》曰:陟,陞也。《毛傳》曰:陟,𦫵也。陞者,𦫵之俗字。𦫵者,登之叚借。《禮・喪服》注曰:今文禮皆登爲𦫵。俗誤巳行久矣。據鄭說則古文禮皆作登也。許此作登不作𦫵者,許書說解不用叚借字也。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旣乃不知有本字。所謂本有其字,依聲託事者然也。登也。
段注 謂緣𨸏而步也。𨸏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竹力切。一部。从𨸏步。古文陟。
说文系传
竹力反 頁碼:第 1099 頁,第 15 字 述登也。從𨸏、歩。古文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