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降 964D

 異體: 
部首𨸏(阜阝) 注音ㄐㄧㄤˋ,ㄒㄧㄤˊ
拼音jiànɡ, xiánɡ 卷別十四下

字形演变


甲473(甲)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不降矛(金)
戰國

帛乙2.14(楚)

郭.五.12(楚)

說文‧阜部

繹山碑(篆)

老子乙前10下(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14(隸)
西漢

禮器碑(隸)
東漢

熹.書.盤庚(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古巷切 頁碼:第 480 頁,第 11 字   

下也。从𨸏夅聲。

白话版

,下山。字形采用“左耳旁”(阜),“夅”是声旁。

解说版

殷商甲骨文,作從阜、從二止倒形,示人由山阜步行下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周金文字形承甲文,由多見的「降余多福」、「以降大福」、「上帝降懿德」等例,見周金文降字已習作降下意。戰國竹帛文字亦見降字,用意沿襲,但二倒止形筆畫調整已稍合成夅字,影響篆文。篆文降字誤理解從阜、夅聲,文字結構改為形聲字。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说文解字注

 古巷切 頁碼:第 2928 頁,第 3 字   第 1273 頁,第 4 字

下也。
段注  此下爲自上而下。故廁於隊隕之閒。《釋詁》曰:降,落也。古多叚降爲夅。《夂部》曰:夅,服也。此今人讀下江切之正字。《詩・召南》:我心則降。《毛傳》曰:降,下也。《春秋經》:郕降于齊師。何注曰:降者,自伏之文。又齊人降鄣。《穀梁傳》曰:降猶下也。皆夅之叚借字也。分爲平去韵,而昧其原委矣。以地言曰降,故从𨸏。以人言曰夅,故从夂㐄相承。
从𨸏。夅聲。
段注  此亦形聲包會意。古巷切。九部。

说文系传

 艮巷反 頁碼:第 1100 頁,第 4 字 

下也。從𨸏夅聲。

影印页码 ∇